涌潮,是指由于外海的潮水进入窄而浅的河口后,波涛激荡堆积而成。例如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就是涌潮,浙江人十分熟悉。
浙江水利资源发达,如何利用好涌潮,规避好涌潮的危害就成了一门学问。潘存鸿,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多年从事涌潮研究,并因此获得了浙江省农业科技大会突出贡献奖。
潘教授工作中
潘存鸿教授还兼任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浙江海洋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发表论文约140篇,其中SCI和EI收录37篇,2009-2011年连续三年获“水利工程”学科高被引作者。
潮起潮落 打造钱塘江潮数学模型
潘教授陪同外国专家考察钱塘江
问及为什么要研究涌潮,潘教授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为涉水工程建设服务,要摸清涌潮规律、涌潮流速和涌潮作用力,为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参数,确保工程能抵抗涌潮。二是钱塘江涌潮是世界上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自然遗产,我们必须保护好涌潮,在钱塘江河口杭州湾进行涉水工程建设前必需进行科学论证,评价工程对涌潮的影响,确保涌潮的壮观和多样性景观。
为此,潘教授专门研究出了钱塘江的涌潮数学模型。目前,不仅是钱塘江河口治理规划,嘉绍大桥、江东大桥、杭州湾海上风电、围涂造田等工程,都采用潘教授研制开发的涌潮数学模型软件进行涌潮的影响评价。
借潮疏淤 解决曹娥江大闸立项关键
潘教授还有项出名的工作就是曹娥江大闸专题研究。从2002年到2005年,他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来研究论证曹娥江大闸的立项关键问题。
曹娥江大闸建设之际,本来规划是建在上虞这一侧。但潘教授发现,建在绍兴这侧可以依靠曹娥江汇入口钱塘江的河势,能更好解决大闸立项的关键——闸下淤积问题。这项研究直接节约了曹娥江大闸建设工程投资6673万元,增加运行效益7.25亿元。
理论需要实验,潘教授在曹娥江附近相似的水域实验多次。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自古以来投身水利者总是不辞辛劳、夙兴夜寐。谈起工作辛苦,潘教授倒没觉得什么,就是觉得对家庭、特别是孩子心有愧疚。“要是能多陪陪就好了,现在孩子大了没什么机会了。”这可能也是每个浙江水利建设者的心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