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东大地,享誉世界的科尔沁草原,风吹草低现牛羊。这里是优质的风场,太阳的宠儿。老百姓说这里的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六个月”;而蓝天白云、艳阳高照的天气,又给这片土地提供了充足的日照时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象环境,为在这片土地上发展风电、光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6年前,华电福新能源蒙东分公司来到内蒙古东部、科尔沁草原深处的通辽市安家。公司主要负责中国华电集团在内蒙古地区的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等地区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经过几年追风逐日的发展,华电福新能源蒙东分公司完成了从零资产到近40亿元资产的跨越,从0装机容量规模到今天50.7万千瓦的发展。发展速度与盈利能力均处在蒙东区域的前列,实现了华电集团新能源产业在蒙东地区的完美弯道超车,正在领跑蒙东地区新能源产业。
应对挑战谋发展 千方百计破难题
“回首过往,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更让我们欣慰的,是我们为当地牧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对地方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华电福新能源蒙东分公司总经理王继弘告诉记者。
万事开头难。从风电产业大的环境来说,2011年左右中国风电装机爆发式增长,严重的弃风限电将风电行业拖入低谷。在电网接入方面,蒙东电网属于外送型电网,需要输送到东北电网,但由于地区外送线路单一、结构不合理,致使送出容量受限,另外公司所在地通辽地区火电与风电产业比例已经达到一比一,因冬季保供热政策对风电限制更加严重。
王继弘说,当然,还有征地难、员工队伍缺乏经验、工作环境艰苦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困境,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共克时艰。公司全体员工发扬“不畏困难、逆风飞翔”的精神,努力协调产业相关各方面关系,对每个项目,都专门与地方政府和电网协调沟通,保证项目建设及时立项、按时开工、尽快并网;对项目建设征地,派专人同农牧民逐户走访、逐户商谈,一家一户签定合理的补偿协议,为项目顺利建设奠定了基础;加大员工培训力度,严格做到相应培训后方可进场施工;为确保风电场基础工程按期完成和安全施工,公司领导和业务人员与施工单位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树立了华电人“肯干、勤干、善干、能干”的形象。
2011年1月28日,公司进军蒙东之后的首战告捷,第一条自谋筹建的220KV科街线路送电成功。该线路全长82.5公里,纵跨两个县区、4个乡镇、十几个自然村,从招标、设计、征地、施工、送电,仅用了4个月时间,可谓创造了奇迹。同日,公司所属的街基风电场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蒙东分公司在科尔沁草原新能源产业开发运营的序幕正式拉开。
到目前,华电福新能源蒙东分公司已经取得风电项目路条9个,容量共计129.95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路条2个、容量共计3.99万千瓦;公司与政府签署的风电开发协议14项,规划装机容量550万千瓦,签署的光伏发电开发协议5项,规划装机容量23万千瓦;并网发电装机容量50.7万千瓦。
价值思维争优先 创新管理打基础
坚持科学决策。公司领导班子一开始就把集团公司提出的价值思维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抓不放。作为风电企业,址,选得准吗?风,用得上吗?塔,转得动吗?电,送得出吗?账,算得来吗?每个环节,公司都把困难想在先,把问题和风险想在先,然后因事思策,做到“三不得、四注重、五统一”,即项目不得盲目上马,一定要实地踏察,规划在先;建设不得贪大求快,一定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稳扎稳打,用好每一分钱;发展不得忙乱无序,一定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经反复比较、反复筛选、反复论证,将注重项目优中选优、注重工程质量至上、注重投资高额回报、注重企业发展后劲落到实处,实现企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的统一,生产与营销的统一,投资与收益的统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公司将管理创新贯穿于管理、生产、经营的全程,形成规范有序、高效务实的经营管理模式。制定公司工作标准和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司与所属各风电场的网络视频连接。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引入竞争机制,制定科学的薪酬管理办法,调动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六年多来,公司先后注册成立了内蒙古华电街基、秦天、乌套海、光辉四家子公司,组建了赤峰办事处、呼伦贝尔筹备处,设立了正蓝旗哈毕日嘎项目部,并成立了华电街基风电人才培训中心,相继自谋筹建完成了街基、秦天、乌套海三处风电场220千伏接入系统,华电福新能源蒙东分公司稳稳扎根内蒙古东部地区,使华电集团新能源产业在蒙东区域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