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产业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到2015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1.29亿千瓦,目前已突破1.4亿千瓦,几乎占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中国已成为无可争议的风电第一大国。与此同时,《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将持续增加风电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现风电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
我国对于风能的利用形式,主要是建设风力发电厂。由于风电场建设属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干预,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局部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产生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植被、水土、生态、噪音、电磁辐射等几个方面。
那么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小编今天带大家一同探讨。
(一)
植被和水土流失问题。不可否认风电场在建设期会对植被和环境带来一些破坏,但风电场在施工建设期和建设完成后都会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具体来说,建设期会采用浆砌石挡土墙、浆砌石护坡、浆砌石截排水工程、表土剥离、草皮剥离、绿化覆土等方式;建设完成后会采用撒播植草、草皮移植绿化等方式将植被恢复。以三一重能云南牦牛坪风场为例,在建设完后2-3年,植被会逐渐恢复,风机跟自然环境已经融为一体,为美丽的自然风光增添几分现代感的秀色。
(二)
风电场噪音问题。风电场的噪音主要来源于风机桨叶和轮毂转动形成的空气动力噪音以及齿轮箱、偏航齿轮和发电机组等机械噪音。风电机组噪音究竟有多大呢?其实,风机的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据现场实测,单台风机(1.5MW)发出的声音强度通常在90-100分贝之间。而声音是随着距离的扩大逐渐衰减的,在距风机400米处(风电场在选址时强制要求距离居民区300-500米以上),噪音水平降至35-45分贝之间。风机噪音的影响如同人们低声交谈。
(三)
对鸟类的影响。有观点认为风机的运转会妨碍鸟类的繁殖和栖居,影响候鸟夜间迁徙。实际上,在风电场选址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避开鸟类迁徙路线。以辽宁凌海青松风电场为例,该项目位于锦州凌河口市市级自然保护区北侧,有鸟类47科253种。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风电场内仅发现3只野鸭,10余只麻雀死亡。认识到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后,风电场采取了鹰眼描绘,粘条等警示措施。此后一年,未发现鸟类死亡事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观察发现:如集中大规模开发的风电场,对于候鸟的迁徙会有一定影响,安装风电机组第一年后,候鸟会有一个逐渐认知的过程,偶尔会出现个别候鸟伤亡现象;第二年以后,候鸟会一如既往前来风电场附近的迁徙地栖息。
(四)
电磁辐射问题。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变电站,发电机和输电线路的电磁辐射是微乎其微的。2014年央视记者跟随国家环保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对220千伏的变电站进行了现场测量(风电场升压站是110千伏)。监测人员选择了离变电站5米距离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是20-30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是1.3-1.4微特斯拉。电吹风带电以后,将近0.5米外测的电磁辐射为16.5伏/米。当探头距离电吹风距离很小的时候,磁场可以高达将近4微特斯拉。由此可见,风电场在安全距离之外的辐射水平是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
由此可见,风电场对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电磁辐射、景观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虽客观存在,但只要合理规划,科学施工并采取相关措施,完全可以有效的减免或控制,实现风电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也是水到渠成。
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同时也都无一例外的具有两面性。风电也是一样,虽然风电目前在中国还是一种补充能源,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弱点和负面影响,但岂能因此就对发展风电产业“因噎废食”?200年前,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火车,但当时他发明的火车因跑不过马车而饱受讥讽,然而,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终究未能阻挡火车这项伟大的发明登上历史的舞台。
风电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仅为我们增加了能源供给,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穹顶之下我们该如何选择,已无需多言。风电的发展需要能源决策者、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们拥有一份高远的济世情怀,因为“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