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金风科技3.0MW(S)机型
GW3S智能风机于2016年10月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发布,是金风科技面向陆上中低风速区域的新一代国际机组平台。
结合既有成熟的系统解决方案,金风科技GW3.0MW(S)平台通过应用一系列革命性技术,能够帮助业主提高风资源利用率,创造更高的发电收益,减少更多的投资成本,盘活用地紧张和机组排布困难的项目。
该平台的优势,由3个“S”可以概括,即:Super(超强能力)、Structured(结构化设计)和Smart(智能风场)。
Super(超强能力)
可以说,GW3.0MW(S)平台定义了陆上风机业界新“三围”。
在此之前,我国陆上风机的“三围”尺寸,是以金风GW121-2500机型为引领的“120-120-2500”规格,即风轮直径约120米,塔架高度120米,单机容量2.5兆瓦。GW3.0MW(S)的横空出世,将陆上机组的“三围”,直接拉高至“140-140-3400”,即风轮直径约140米,塔架高度140米,单机容量3.4兆瓦左右。
此外,得益于永磁直驱技术路线,GW3.0MW(S)平台实现了每秒5.2米至8.5米平均风速范围内的最“宽域”适应机型。也正是依托于金风科技在10年间所获得的直驱技术积淀,GW3.0MW(S)平台还实现了在运输、吊装、并网、风区等方面的最强适应性。
Structured(结构化设计)
事实上,金风科技一直在践行着海上高配技术陆地化,陆上成熟技术海上化的产品开发战略布局,GW3.0MW(S)平台就是这项战略的一次充分体现。
GW3.0MW(S)平台将先进的海上风电机组所使用的双绕组技术,率先应用到了陆上风电,通过整机控制回路实现了结构化的双线设计,创造性地将整机细分成两个独立的子单元(1.8MW)进行控制,明显提高机组的可利用率和发电量,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
另外,基于钢混塔技术,GW3.0MW(S)平台实现塔筒高度的柔性可调,从而令机组的轮毂高度能够自由组合设计。并且,通过共模具叶片、模块化电机和单叶片吊装,实现了机组的模块化设计。
Smart(智能风场)
一方面,该机型通过支持四大智能功率调节模式,实现了单机柔性功率控制,范围为3.0兆瓦至3.6兆瓦。例如,在某机组出现失效的情况下,这个机组可以利用双线设计,在单机功率1.8兆瓦下运行,而其他机组则直接将单机功率提升至3.6兆瓦,使整个风电场的总容量,并不会因此而造成降低。柔性功率控制,也能使接近噪音敏感区或在高温下、极端风况下的机组,通过降低一定的单机功率进行运行,使GW3.0MW(S)更友好、更可靠。
另一方面,金风科技为该机型配有智能感知、监测和专家支持系统,从而具备了智能控制能力。例如,GW3.0MW(S)机组,能够通过智能化地感应和学习,利用单机高级别控制技术与整场柔性功率控制技术,实现机组间的协调与控制。
这些先进的控制技术,能够使机组通过风峰算法、转速自适应等功能提高单机发电量1%至2%;通过偏航矫正、尾流控制等一系列集群控制技术提高整场发电量1.5%以上。与此同时,还可以令机组通过扇区管理功能满足了噪音、阴影的需求。
除此之外,运维人员还可以通过二维码管理和智能运维系统,对GW3.0MW(S)机组及其所在风电场做到智能运维。
应用价值
上述优势的深度结合,使GW3.0MW(S)平台在以下类型的项目中极具应用价值:
对于北方限电区域,在满足保障性收购小时数的前提下,提升容量,可有效降低初始建设投资,从而增加中高风速风电场的整场投资收益率。
对于南方,中东部地区项目,能够解决厂区可选机位点有限、风场容量不足和排布困难的问题,有效减少尾流影响,提高发电量。
对于征地困难,限制点位但不限制容量的项目,能够使场区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帮助业主追求风场最大发电量。
针对高切变、地形平坦、单一高度排布的风场提供全新解决方案:仅通过提高塔架的投入,有效增加项目发电量;针对高切变、地形平坦、不同高度排布的风场,通过塔架高度定制化混排方案,降低尾流影响,提高全场发电量。
可以预见,GW3.0MW(S)平台不但能够“精准”解决开发商的“难处”,而且有效拉动中低风速区域市场升级,提高资源利用集约度,成为金风科技面向市场未来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