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首创“砂被”护底风机基础防冲刷技术
2016年9月,中广核自主开发建设的江苏如东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下称“如东项目”)全场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如东项目是满足“双十”标准的海上风电,技术难度大,要求高,很多施工需要建设人员懂得创新,敢于创新。
项目最初的护底风机基础防冲刷技术设计方案是采用抛石防冲刷技术,徐成根认为基础防护的成本及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他多次赴现场实地考察风机基础防护情况,发现风机基础采用抛石防护容易造成海缆和桩基础防腐层的破坏,而且由于每年都要补抛,后续维护费用大。
“怎么样才能做好风机基础的防护呢?”,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长时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天他翻阅以前的工作笔记,“砂被”这几个字映入了他的眼帘。这几个字使他回想起了十多年前他在洋山深水港码头工作的经历,当时码头施工,防波堤的防冲刷就是采用砂被防冲刷技术,这时一个大胆的设想进映入他的脑海“风机基础也可以采用砂被防冲刷技术啊”, 有了这个想法,他立即向合作单位提出了采用“砂被”进行基础防护技术,结果未被采纳。
鉴于此,徐成根担心“砂被”在设计上有缺陷,就要求“砂被”制作完之后,先在陆地上进行充砂等相关试验才能出海进行敷设施工,这样可以既可以减少安全风险,又可以很好地控制质量。
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建议减少了后期施工中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通过砂被的试验,暴露出很多问题,最终不得不采用徐成根的建议,一个月之后,砂被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如今这一方案在其他海上风电场已得到了成功应用。

开创性地建成首个离岸最远的法兰式单桩基础
如东海上项目是国内首个全部采用法兰式单桩基础形式的海上风电场,这也是徐成根大胆尝试与创新的成果,解决了单桩垂直度难以控制的技术难题,大大降低了成本,光这一项创新,为公司节约了2000多万元。
当时徐成根几乎每周去设计院,了解风机基础设计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力争完美无缺。在他的努力下,风机基础设计方案从最初采用高桩承台基础,到五桩导管架基础,到三桩导管架基础,再到过渡段式单桩基础,最终到无过渡段法兰式单桩基础的一步步改进与优化,后来事实证明此种风机基础形式在如东海上风电场的成功实施是最经济、最安全、最有效的。
其实,海上无过渡段法兰式单桩基础最难控制的是垂直度的控制,在当时业界尚未有好的解决方案,甚至有单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垂直未控制好而报废掉的事故发生,如果报废掉,一根桩至少损失上千万,因此风险还是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