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应告诉记者,伴随低风速风电的开发,业主对于风电场收益率也更加敏感。这要求风电的整机制造技术也要随之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风电机组叶轮直径的不断提升,以捕获更多风能;分段叶片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适应复杂地形的运输条件;基于风电场特征提升轮毂高度,针对性使用柔性塔筒与混合塔筒技术获得更高的风速;研发风电整机轻量化技术,降低运输与吊装成本同时也降低风电机组造价。”张启应认为,“低风速风电开发要求风电整机在各个零部件和相关链条上都进行同步创新,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部件或环节的技术创新,否则难以适应低风速风电开发的需要。”张启应表示,低风速风电开发要求风电整机制造商能够提供“全A”的整体解决方案。
“针对超低风速、山地区域特有的气候、风况、地形条件等自然环境特征,要在现有风电场投资经济模型下实现风电场的预期收益,必须使用大兆瓦、高效率、小体积、低重量、便于运输、吊装安全的风电机组,以实现风电场整体投资不增加的情况下,提升发电量,降低度电成本。”在谈到风速不断下探对风机制造的要求时,张启应告诉记者,为适应这一市场需求,明阳专门研发MySE系列大容量半直驱机组,在确保装机容量的条件下,可以最大化的选择风速最优的机位,以高风速提升风电场整体发电量;同时基于MySE所采用的半直驱传动链效率优势,相对于其他类型机组,可以进一步确保风电场发电量实现整体提升,并使得年平均风速5米/秒的风电场发电量年等效可利用小时超过预期。
张启应认为,在低风速风电区域,各个机位差异化的风速,极大地影响风电机组发电量产出。对于目前大力发展的高塔筒技术,本质上也是在提升风轮处的平均风速,如果采用大容量机组,可以有效地利用正向风切变所带来的平均风速提升来推动发电量的提升,降低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以体现高塔筒的价值优势。
在杨校生看来,虽然业内对低风速的认识还不统一,但低风速风电近两年的发展实践表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一个风场都要求与其资源条件匹配的风电机组和整体解决方案。
低风速更讲究定制化
“没有两个风况完全相同的风场,也没有两个风况完全相同的机位。制造商将风电机组设计成诸如I类、II类和Ⅲ类这样的等级,为不同风场所选择,但根本无法满足不同风场和不同机位的要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计成本的下降,个性化设计的理念是必然趋势。”杨校生告诉记者。
明阳集团市场本部总经理贺小兵认为,定制化思路,就是要在考虑风电场全生命期的成本与收益的条件下,引入差异化的定制化设计,实现风电场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度电成本的下降。
“只有基于精确的风资源条件和环境特点分析,才能为业主提供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明阳在每个风电场建设时,通过对前期风资源精细化分析、后期风机的控制策略及风场定制化的参数标定,保证了机组对低风速下的复杂风况能够提前预判并做出及时响应。”贺小兵说。
高塔架技术是低风速地区比较流行的提升发电量的一种主流技术路径。对此,尚雄斌认为,低风速风电开发是否有必要采用高塔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风资源切变是否较大、以及当地建设条件来定。只有针对风电场地形条件及风况特征、风切变变化幅度,采用不同高度塔筒组合方案,才能在降低基础性投资的同时,减少尾流的影响,提升发电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