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22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风电设备质量与可靠性论坛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隆重召开。
21日下午,风电相关企业可靠性研究负责人围绕“如何借鉴其他行业经验教训”“可靠性系统工程的意义”“从个体经验上升到行业智慧”等议题进行了对话。
以下为发言内容:
主持人(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张文忠):接下来是对话环节,请参与对话的嘉宾走向主席台,参加这次对话的嘉宾有来自三峡新能源总工程师吴启仁;协合新能源总裁助理刘瑞卿;中广核能源运维事业部总经理周志刚;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宇;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质控中心总经理刘万平;施耐德电气市场行业应用总监俞浩。请大家就坐。
我们的嘉宾用比较短的时间走向了主席台,马上就到五点钟了,我想留在会场的都是对于可靠性论坛高度关注的代表和嘉宾,我们也希望在台上的六位嘉宾用他们的真知灼见,让大家在会议结束前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我们的对话围绕着个体的经验到行业的智慧,这个话题比较发散,核心我希望在对话中能把每个人切身的感受,关于风电可靠性质量这方面的感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碰撞出火花来。
首先按照顺序,大家说句开场白吧,大家都认识了,每个人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或者自己想表达的,或者是想要告诉大家的介绍给代表,我开始主持的时候也没有介绍自己,我是来自福新能源的张文忠,刚才我介绍了各位嘉宾了,也请各位嘉宾跟大家说几句。
吴启仁:大家好,我是来自三峡公司总工程师吴启仁,作为业主,我们期待风电设备可靠性进一步抬升,因为我们从陆上风电逐步向大规模的海上风电正在进军,那么对海上风电来讲可靠性尤其重要,谢谢。
刘瑞卿:我是刘瑞卿,来自协合新能源,今天可靠性的题目非常好,因为在风电行业应该说这两年经常听到可靠性大家在议论,通过今天的会议,我觉得非常欣慰的一点就是整个行业协会还有好多企业已经把可靠性作为重要的工作在开展,今天通过会议挺强烈的信息,这是第一。第二我觉得可靠性对于风电来说太重要了,我们风电场都是在条件非常差的地方,都是远离城市,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这样一个自动化的设备,所以需要高可靠性,才能保证设备,保证风电场的效率,所以可靠性我觉得非常关键,我就表达这么两个想法吧。
周志刚: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周志刚,今天的主题是质量与可靠性,原来邀请我的时候我听到这个题目我说一定要来,因为跟我们关系太密切了,越是高危的行业越重要质量的可靠性,我们是搞核电起家的,所以核电对质量对可靠性的追求是到极致了,我们做新能源,在做风电的过程中,我们集团公司的总经理经常跟我们讲一句话,一定要用核电的安全的理念去做新能源,如果新能源的安全质量做不好,可靠性做不好,我们没有办法让公众相信我们能做好核电,所以长期以来中广核集团的理念一定是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这是我们企业的生命之根本。那么非常有幸我本人是学安全出身的,在核电有18年的工作经历,一直是做质量安全和可靠性的,在风电六年也基本上是以质量安全可靠性为主的管理,目前负责整个新能源运维的工作,之所以做这项工作,可能更多考虑是基于安全质量可靠性的理念来做生产运维,实际情况也非常好,谢谢各位。
王晓宇:大家好,我是来自远景能源的王晓宇,在这里也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可靠性的问题,我们和前面几位都是开发商,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从设备制造商的角度来看可靠性,我们恐怕要承担的更多的是业主客户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那么远景从设备制造的角度来看,我们提供的智能风机可靠性是它非常重要的特征和环节,如果说风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的方向,那么这个方向所给业主,给客户创造的核心价值我认为大概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通过智能化的提升,实际上关注的是发电的效率,也就是说机组的效率要能不断的提高。第二个实际上就是可靠性,也就是说实际上质量必须达到超出业主预期的可靠性,这个可靠性很大程度上来讲有很多方面决定,但是从智能化的角度来看,作用是非常大的。第三个就是维护的友好性,机组我们不能仅仅看作是发电设备,而是看作必须要和我们的运维人员,要和我们的社区,要和周围产生影响和产生关联,友好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些方面从远景来说,我们不遗余力在一直推动机组设备的质量化发展,所以可靠性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三个核心要素的其中之一,就说这么多,谢谢。
刘万平:前面跟大家已经自我介绍过了,不再说了,今天参加会的还有很多投资商、客户,也有很多厂家,金风科技我们在打造全球产业链的过程里,跟供应商的互动非常多,我们有很多的协同,但是怎么样面对当前的行业发展形势,风电行业大家长期看好,同时压力也很大,包括光伏对我们的冲击,我们这个行业要能够生存下去,并且有长远的发展,我觉得我们整个链条的互助协同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特别希望投资商,我们的客户能够和整机厂商包括零部件厂商一起大家都从同一个维度去看问题,用同一个频道去探讨,这样的话我们才有可能在风机的性能、成本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可靠性可以说对我们的行业是非常重要,也是我们立足的根本,所以今天看到这么多专家同仁,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重视这个话题,真的也非常欣慰,谢谢。
俞浩:大家好,我叫俞浩,来自施耐德电气市场行业应用总监,坐在我右手边的都是业主、主机生产商,下面都是专家,作为施耐德电气我们是整个大系统中间的一个小系统,今天这个话题是非常重要的话题,各位专家各位嘉宾都已经提到了,可靠性对我们的风机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风机本身虽然看上去整个占地面积不大,但是风机这个系统很复杂,包括很多子系统,包括发电,还有很多机械设备,还包括了配电,包括整个结构体,如果我们要考虑一个风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的话,那我们可能一个是要考虑到整个大系统的综合的可靠性,另外一个也要考虑到每一个子系统可靠性。今天上午康教授也提过一个浴盆曲线,我们更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把自己的小系统还有大系统能够让浴盆底部越长越低,底部表示是故障率,出现故障的越少,整个浴盆的底部就越低,越长说明我们的设备能运行的时间、生命就更长,所以我待会儿会在这个部分跟大家探讨一下,谢谢大家。
张文忠:刚才几位嘉宾发言中已经提到了比如风电和核电相比较,今天上午请了几位专家,主要分享的是其他行业他山之石航空、铁路这些行业给我们的启发,现在我们可以不可以请嘉宾对我们从其他行业,从哪些行业里可以得到哪些启发,沿着今天会议的安排的内容,发表一下我们通过听到的嘉宾的演讲,我们感觉哪些行业跟风电行业,对我们的启发比较强,同时有哪些方面对我们来讲是有针对性,还是先请业主这边先讲。
吴启仁:我是三峡的,我说说我的一些想法,众所周知,可靠性工程是研究产品全生命周期与故障做斗争的工程技术,作为风电人来讲,如何保障可靠性,要揭示故障发生的机理,发生的规律及其故障处理的方式等等。作为业主来讲如何减少故障发生率,我们肯定最希望的是要做到四前的控制,四前的控制有预防性的检修,也有预判性的检修,作为可靠性根本来讲,确保可靠性,我们不希望故障扩大化,我们是希望能够从预判性来处理相应的故障,不让故障扩大。因为预防性的检修,我们是根据主机厂,包括其他的设备厂家提供的指导手册,我们来制定的运行维护,随着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也是要降低运行维护的成本,我们是希望在主机厂的技术人员的参与下,我们要制定出能够实行有效的一个是把我的人员能降低到最少,运行维护的成本也能降低到相对低,因为我们后期也会在各个区域或者在全国可能会设立总部或者分中心这样的运维的中心,来实施风机的运行维护。那么作为业主来讲,我们也希望主机厂能够联合业内的或者其他行业的利用他山之石,来做风机对故障能有一个预判性的判定。
比如说按照三峡前期的了解,我们联合金风科技,联合远景和其他的主机厂,我们和搞智能监测的单位做了一些有利的尝试,我们在风机上也装了这些东西,但是我们觉得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能利用业内,比如化工的,也是轴承的部件,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在高铁行业,我们认为齿轮传动也是要求可靠性非常高的,作为风机我们也是希望可靠性比较高,我们是希望主机厂能够引导业主也会积极参与,把其他行业的在线监测能够引过来,能制定出一套适合我们风机运行规律的在线监测的系统,但是我们最希望的是能做跟风机现有的系统,已经布置了很多测点,业主希望主机厂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业主的相互配合之下,把监测点做进一步的扩展,能利用现有的数据,把可靠性做进一步提高。
作为业主来讲,因为我们原来是搞大水电的,三峡原来机组是70万千瓦的机组,到了上游,三峡是百万千瓦单机容量,这个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我们也会利用大水电可靠性的要求,会延伸到风电的开发过程当中,作为业主来讲我们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是把握好三个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和运维阶段,那么在设计阶段我们会把联合风机厂家和设计院,会把风资源的情况,包括项目的地形地貌等等要分析清楚,同时会督促设计院和主机厂,把主机每一台风机的载荷分析清楚,这样同时也是督促主机厂在招标阶段,在合同谈判阶段,包括在市级联络或者制造的过程,我们会督促主机厂把大部件,因为风机里大部件也必须弄清楚,因为每个项目是不一样的,我记得业内专家也说过,好的风场是设计出来的,希望大家后续共同努力,在设计阶段就把可靠性能做到好的铺垫,建设阶段作为三峡,我们是会督促建设单位,会严格履行合同,如果说跟合同或者跟原来预定的技术条件有变化,我们会组织相关专家做充分的论证,这样的话也确保项目的可靠性。
在运维阶段,我们会根据主机厂或者其他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要求,结合项目的特点,也结合电网对我们的要求,结合我们自身的条件,我们会制定一套适合该项目的运维的规程,这也是确保设备的可靠性。我先说这么多,谢谢。
刘瑞卿:跨界学习,我今天九点准时来,上午安排的都是跨界的,下午对话要讨论跨界,所以我早点来听一听,学一下。我觉得上午安排的非常好,体现了协会主办方的用心。第一请了北航的康老师,可靠性的专家,他讲完了以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可靠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非常完整,从一个产品也好,一个工程也好,初始的设计创意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而且这里面要不断的迭代,整个也是系统工程,非常大的。另外请了三个企业,海陆空的,有天上飞机,地下跑的火车还有军舰,来讲他们的可靠性管理,我觉得都受益匪浅,而且我觉得天上飞机,地上火车都是载人跑的,所以我想它的安全性、可靠性一定比风机要求更高,里面都坐着人呢,军舰一般也是有人的,都是有人的行业里的产品上的可靠性。
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康老师讲可靠性,讲到权衡质量和成本的权衡,我想可能在风电这块的设备,因为我们是发电的设备,我们在郊外,可能没有人,或者附近很少人,我们可能会在这方面权衡的多一点,但是像飞机、火车这个权衡就很难了,一定要保证安全,保证质量,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就是上午的学习。
那么第二个就是这次安排里面,引用了钱老的一句话,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制造出来的,管理出来的。我也非常认同这个,那么对于我们搞风电的,我觉得可以从两个维度讲,一个就是从最主要的设备,风电设备,制造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前两个可能更多的是制造商,刚才远景的王总也说了,主机厂承担的更多,我们是运营投资商,我也认同这个,设计和制造。那么管理出来的我觉得这里面作为投资商我们就有责任了,而且我觉得这个管理不光是我们按照主机商的要求维护好管理好,而且要迭代,要验证设备怎么样,要把很多东西反馈回去,因为产品的设计,产品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有设定的条件边界,将来在现场安装以后,当时的现场条件,测量的是不是准,偏差大不大,可能也要统计出来,把它搞清楚,然后反馈回去到主机去验证,我觉得这个管理可能从我们的角度,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要服务好配合好主机这块。第二个我们要很好的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按照主设备的管理要求把设备维护好,如果没有出现远离设计条件的情况,能够把它管理好,达到寿命水平,这是我觉得第一个。
第二个三峡吴总也提到了,对我们投资商来说,风电场是我们的产品,不光是风机了,风电场是我们的产品,这个里面怎么贯彻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制造出来的,管理出来的,那么这个时候也有设计的概念,也有制造的概念,建设的概念,也有管理的概念。所以这个就需要我们开发者要很好在这方面很好践行和落实钱老的要求。我说这么多吧。
张文忠:好,接下来周总。
周志刚:我接着说,刚才讲了跨越,我是从核电跨到风电,从安全管理跨到运行,在个人职业生涯过程中,作为高危行业或者是公众安全行业,都有一个标准,就是工业可靠性的标准,像航空航天、核电都有标准,我们的核电现在主流的国内运营核电机组是二代核电机组,或者三代核电机组,基本上是泄露的概率是10的负6次方,是有标准的。那么三代的核电机组,现在出口到英国的是10的负7次方,是有概率的,要达到这个概率,你才能说你是哪一代,对风电来讲没有这个概念,在风电行业能提出可靠性的概念已经非常不容易。越是可靠性高的行业,但凡发生事故都是人为的因素大于设备的因素,更多是人的因素造成的失误,而不是设备本身的问题,这是可靠性带来的好处。可靠性低的行业发生事故,我们发现人为的因素也有,但是设备本身的问题就非常多了,在日常的风电的运营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和事件,但是我们发现有很多是因为设备质量本身的问题,人为没有操作,但是设备风机转着转着就烧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回到风电的发展和装备制造业,很多同仁是搞设计的,我们国家风电发展太快了,快到什么程度?我们没有时间思考我们走的路,我们没有时间总结,没有时间回头看,真是太快了,我们跟国外风机厂商交流过程中他们明显感觉我们跟不上中国,我们只能退回去。我们的1.5的风机,2.0的风机,2.5的风机,现在到7.5的风机,但是我看一下欧洲风电的发展,经历了多少年,我们经历的太快了,我们留下巨大的质量问题,包括可靠性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我估计同行也到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们运行大约十年的风机过程中,批量的出现问题,现在主要问题第一个是叶片的问题,第二个叶片的连接螺栓问题,第三叶片的轴承的问题,目前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一个是叶片螺栓,一个是叶片轴承,这两个问题现在相当严重,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发展过程中把人家的东西拿过来,我们把自己的叶片加大以后,发电效率出来了,但是相应的其他的并没有做设计,轴承没有变,螺栓没有变,就是每天在过疲劳,三五年运营以后就会出现大批量问题,现在我们的主流的风机厂商都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搞技术的现在提出可靠性或者质量,我觉得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真的是应该从国家装配制造业或者从国内风电健康发展来讲,大家应该反思一下,大家往回看一下我们走过的路,我们要补课的,如果厂商不能补课,我们的业主就要补课。我现在做市场运维,我扛最大的是电量,但是我根本不关心电量,我每天抓的工作第一个安全,第二个质量,电量是产品,质量好了以后,安全好了以后,电量顺其自然就出来了,是这么一个关系。
所以这样的话从目前来讲,除了运维的企业来讲,我们是把所有的精力能投的精力,能投的设备都是在抓质量,抓安全。我们现在着重培养的是自己的检修队,能够检修或者管理我们的治理的风机,这是我们一直没有放的,我们要求自己的员工到现场一定要去自己亲自干活,我们今天做的工作,希望一线的员工在现场能够参与风机的故障的处理,自己掌握技术,将来自己修,就是这些。
张文忠:刚才几位开发商的三峡集团的吴总,还有协合新能源的刘总,包括来自广核的周总,对于风电设备可靠性的理解还有重视,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接下来我还是想请来自整机厂国内顶尖的两个企业远景和金风谈一谈你们在抓可靠性的时候有没有样板行业,有没有样板企业,有没有参照成熟行业的可靠性的管理的办法进行你们的管理,或者你们做了哪些方面的对标或者是学习,这样的话能够更加精准的贴切其他行业的借鉴作用。
王晓宇:张总刚才提的问题,我还是有不少可以给大家分享的,可能今天刚才大家提到了跨界,我觉得跨界这个想法远景在很多年以前就在做,远景大家会觉得跨界性很强的公司。当然我们谈到天上飞的飞机,地下跑的火车,海里的军舰,远景在对标质量管理的时候,远景还真没有对标这三个,远景对标的是汽车,因为实际上从我们来看新能源不像核电、火电、不像高铁、不像飞机,刚才说的这些实际上他们从规模和数量上来讲远远不能和咱们未来一个分散式的能源,新能源的发展规模所比,只有一个什么样的设备可以比?就是汽车。因为汽车的规模要比风机的规模还要大得多,同时当一个产品的规模变得很大的时候,其实它对成本就会很敏感,我可以不计成本,做核电可以不计成本,但是如果做汽车,如果不计成本造出来的劳斯莱斯恐怕全世界只能卖几辆,所以早几年的时候,远景嬴的就是劳斯莱斯卖那么贵,那时候远景的规模在行业里面也是名不见经传,那时候我们抓质量的方法一定程度来说就是一种不计成本的方法,不计成本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实际上就是我要投入大量的设计能力和设计资源,但是大家知道掌握设计,刚才周总讲的,新能源发展速度这么快,我们的人才跟不上培养,我们的经验、我们的教训相比欧洲人积累了这么多年还会出那么多相关的问题相比的话,我们该怎么办,所以其实当时应该来说回顾远景发展前五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意识到或者说高度意识到可靠性的作用、价值,风电投资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我们算出来的回报性和收益率实际都是基于可靠性假设的,在可靠性假设不成立的情况下,我们业主的投资都会打水漂。
所以从这点来讲质量和可靠性是风电行业天生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空谈。那个时候远景只能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虽然那时候很小,规模很小,但是那个时候我们知道高端的人才有几十年经验的人才,可能只能在欧洲,在中国是找不到的,因为那时候刚发展起来,所以我们在丹麦设计了研发中心就是奔着这个去,之后很重要的一点就像刚才周总提到的行业里面大规模的轴承的失效,这个很大程度来讲,你可能以为你买了世界知名品牌的轴承不会出问题,实际上还是会出问题,而且批量的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你如果能把它和没有人能真正研究出轮毂和变桨轴承的形变,如果没有工艺的要求,没有真正把轮毂在变桨轴承的形变的最大的偏差,能把它提前的在设计阶段就能确定好,那么毫无疑问,最后不管是买哪家的轴承,都有可能会出问题,事实也证明了这个,因为可能载荷变大了,其实不仅如此,还包括就算变长变大之后,如果要是说在轴承的螺栓孔,如果有盐分水分进去,而且盐分水分进去产生的腐蚀,腐蚀的点如果是在轴承轨道的某一个位置上会产生很大失效的概率。
这些问题如果没有真正从建模的角度,在设计之初就考虑情况的话,刚才说可靠性的问题,自然出现的几率就很多,这是第一个如果说远景可以避免刚才说到的变桨轴承行业内大规模的失效,没有高度的认识,而且必须从欧洲,从几十年前人家掌握设计经验的角度去考虑。
第二个如果还不具备更复杂的设备能力,举个例子,比如说主轴承,这个时候要么你就把整个轴承全部都理解吃透,而且还得要把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你就能够控制住它的成本,但是如果你做不到,如果你在那个时候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能掌握一个全流程的管控的时候,你所能做的恐怕就只有去买经过成熟验证的零部件,比如轴承大规模的失效。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你要想保证可靠性,其实你不得不发现可靠性和成本之间有一个矛盾和冲突的,谁都知道买进口的齿轮箱发电机,轴承要比国产的贵很多,那是那个阶段。如果只停留在这个阶段,我相信行业里面没有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说未来还要让风电成本和火电竞争,如果不能把真正风机设备成本降低的同时,还必须保证质量和可靠性,这个行业就不可能真正大规模的发展,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远景在后五年还有很重要的战略,就是穿透整个供应链的核心技术,用核心技术穿透供应链,这并不是大家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全产业链,全产业链可以穿破核心技术,可以自己建钢厂,自己建齿轮箱厂,这只是产能,只是基础设施,这个中国是不缺的,中国真正缺乏的是核心技术,这个技术不仅是设计,也包括工艺,也包括质量的管理的流程、方法,那么这些实际上都是软的东西,中国现在更缺的是这些,通过核心技术能重新对价值链进行重组,就是希望能在保持可靠性的前提下,甚至能够更提升可靠性的前提下,还不要降低成本,这其实是我们对可靠性和质量的成本的一个思考,如果不计成本,我可以作出50年不坏的风机,这也是可以的,但是前提是不计成本,但是实际上不可能不计成本。
如果回头看这个,我们还是谈谈汽车,汽车可靠性每年都在提升,如果回想一下以前20、30年前开车出去,是不是可以把各种各样的修车工具都带在后备箱上,基本修车方法不会不敢开车出去,现在大家轮胎都不会换,说明汽车的可靠性提高了,是不是汽车可靠性提高了,汽车成本就提升呢?汽车每年都在降价,为什么汽车每年都家降价,汽车的可靠性每年都在提升?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丰田制造体系,丰田精益生产体系,丰田质量管理体系,到了今天汽车如果真正只是说做变速箱,做发动机,没有什么核心科技,买个车回来解剖一下什么都清楚,但是为什么汽车会这么残酷的竞争和这么大的壁垒,这其实就是在过程中谁能真正掌握全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和管理技术。
张文忠:王总讲的非常精彩,给下面留点时间。
刘万平:刚才客户都说的非常好,我觉得刚才张总给我们出的题目,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们金风科技也是这么做的,这些年我们也没有锁定哪一家是我们的学习的目标,应该说我们采用的是博采众长,在行业内欧洲一些厂家比我们做的好,哪个方面做的好我们就向人家去看齐,国内的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我们主要向华为学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改造,我们把流程改造以后,可以说整个效率提升很多。现在很多事情能和客户用一个眼光去看问题,质量管理大家知道,以前讲人机料法环,我们要给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整体解决方案是什么,风机的可靠性或者说风电产业的可靠性,我觉得风环机厂网,为什么把环加上去,我觉得这个环境是对风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大家都在讲海陆空,海陆空确实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关系人的生命安全。但是大家有一点不要忘记了,无论是高铁也好,飞机也好,他们是可以有进库维修的机会的,而我们风机没有,我们风机一直在天上转,海上现在一年维修一次,所以风机从某种角度来讲,风机的可靠性可能要求比海陆空不会差,甚至还要更高。
刚才吴总说的就是无人职守,现在金风也是向这个方向努力,我们未来会在新的风机比较集中的区域,我们可以建服务站,让客户少花点钱,让客户对维修站的投资降低,同时关键就是设计,五个元素里面把风摆在第一位,我们对风的认知是不是到位了,中国的风况和欧洲是有很大的差别,我们计算载荷,我们是用欧洲一样的方法去计算,我们的载荷谱和欧洲没有进行修正,所以可以说过去出的一些问题,我个人觉得我们对行业的认知水平,我们还有待去提高,如果把这些都做到位了,比如测风更加准确,测风的时间包括测风塔的数量等等是否有代表性,我们要把这些工作做细了,我们的水平可能会提高的更快。
所以总体来说,作为主机厂,你不要跟我说平均值,这个风级厂平均达到99.5%,但是有一台风机有97%,客户不满意,所以我们看方差,看最差值,所以我们对风机有严格的要求,包括对低效风机的关注。总的来说作为主机商,我们怎么样尽可能减少问题的发生,也就是说从认知上我们要不出问题,同时如果发生问题以后,我们要能给客户原原本本的讲清楚,我觉得我们行业确实也要去认真去做,同时我也呼吁客户,一出了问题有些客户就说你提前把原因分析报告拿出来,能拿出来吗?我们希望我们拿出来的东西让客户放心,因为客户他对发生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能处理彻底,他是有担忧的,解除客户的担忧是我们主机厂,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我想按照这样的工作方式,我们和客户能够形成很好的协同,怎么样考虑把他们的建设成本、运维成本降下去,这个行业就会有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这样的话大家可能都会有钱赚,都会有美好的生活。谢谢。
张文忠:接下来邀请来自施耐德的俞浩,我想你讲的时候能不能这么看,你的产品用在了风电领域跟用在过去的传统领域或者电气行业,这里面有没有新的挑战或者是带来新的压力,或者你有什么新的措施来保证可靠性。
俞浩:要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今天也说了跨界,说说别的行业,我们引见过来的和咱们的行业,风电这个行业刚才也说,我也提过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远比在其他的地方复杂,因为有发电,有各种和电相关的。我们思考过程中要考虑如何能帮到在整个生命周期能更符合最终用户他们以后的运维,他们的成本的降低,能帮到主机厂能降低成本,同时也能把先进的智能的东西结合进去。生命周期管理在我们的理解包括两个部分,最重要是两个部分,一个是生命周期指数或者叫生命周期参数数据,另外一个叫生命周期分析,我讲两个故事可能能帮到理解,也讲跨界。
张文忠:讲故事很好,但是控制时间。
俞浩:我讲的很快,2004年的时候我接触一个供应商,其实不是供应商,也是我们自己集团的合作伙伴一部分,这家公司现在已经被卖掉了,这家公司当时是承担了美军90%的发动机和螺旋桨监测的可靠性,它的做法就是在每个螺旋桨轴承和桨液那个地方埋了三项的传感器,主要是来测这些振动,进行振动分析。为什么讲这个?2004年接触这个觉得很新奇,现在看已经很正常的事情,要把运行的设备的实时数据能够拿回来,能够看到它的振动频率,然后来看就像平时人做心电图或者平时做血压的检测一下,他那是24小时一直持续的检测,这样来保证他的可靠性,这需要有互联互通的设备可以连进来,能读到。另外一个美国用可靠性监测数据,本来我能进去参观,申请了两个月,说是批下来了然后我去,结果最后因为我是中国人,美国的同事带我看了另外一个系统,那个就是很多数据采集过来之后进行很多大数据计算,那是2011年、2012年的样子,进行大数据计算,通过很多专家模型来判断这个机械设备或者这个电气设备状态怎么样,这是我说的A的部分,生命周期分析部分。
再谈到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施耐德提出整个产品架构或者发展架构分了三层,最底层叫做可互联互通的设备,就是装了传感器很多设备,我可以读到电流,可以读到电压,可以读到很多谐波的信号。上面一层叫边缘控制或者本地控制,通过本地控制对于下面一层读上来的数据进行一些基础处理,进行本土处理,最上面一层第三层,三层楼最高一层就是刚才说的LCA的部分是大脑,很多专家系统集中在这里面能进行分析,能进行预判,打个比方我们能做到什么?比如说我只说我施耐德的开关,比如现在磨损情况怎么样,还能用多久,什么时候更换,在系统里分析出来能告诉用户,这只是举一个例子。
读了数据之后,通过刚才有数据进行维护,能进行维护运维的计划给到用户,我们又叫做智能配置系统。我今天大概也提到了很多华为,我想华为有一个做法,叫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专门做好平台。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施耐德主要是电气元件的供应商,一个配电的供应商,我们可以做好我们的开关,我们可以做好母线,包括母线里面现在也是安装了检测温度、绝缘的检测,可以很好的平时装在那里,电缆使用起来更方便,24小时监测的。我们可以提供这样的设备,我们也可以提供这样的应用给到客户,当然我们也学习华为的这句口号,我们可以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我们只是把数据读出来,提供给用户,刚才吴总也提过,您这边有很现实的系统,我们如果再做一套系统再接进去不现实,我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提供模块接进去,另外提供信号你们接进去,关键我们想配合好大家,让整个系统又能在设计的阶段做的很可靠,又能在运行的阶段也能方便你们管理,能实现智能化管理,这是我想说的我们目前在做的。
张文忠:谢谢各位。时间过的很快,但是既然是对话的节目,我们还是希望真正的对话起来,能够产生碰撞,现在给在台下的嘉宾一个机会,大家可以提问,可以不指明的提问,提出你们的问题,请嘉宾用他们智慧的头脑给你精彩的解答。有问题的举一下手,先自我介绍一下。
提问:我请教协合新能源的刘总一个问题,协合新能源又做风电又做光能,未来看到趋势来说,这两年行业的经营增长协合是怎么助力。
张文忠:首先你没有介绍自己,其次你的问题跟今天的主题有点偏离,你问出来了刘总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回答吧。
提问:可靠性是未来很重要竞争的因素,风的可靠性或者光的可靠性,从设备商来说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我的背景其实更多偏智能的传感,类似于做底层的部件,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提高整体的可靠性。
张文忠:你是从哪个公司来的,是哪个机构的,你讲的很模糊。
提问:我旁边有上海电气的朋友,我们也是跨界过来的,也是做电气的,因为不同行业。
张文忠:刘总说吧。
刘瑞卿:你刚才说我们做风电做光伏都没做,我们做风电起家,中间从2010年开始也做光伏,你的问题我没完全听明白,你的问题是我们都做这两个,是偏向于哪个是吧,还是怎么讨教,我没完全理解你的问题。我讲两句吧,第一个这两个我们都在做,第二个现在我们风电主要是在南方,主要是在中东部地区在做。光伏现在我们都在争取,从项目角度都在争取,包括集中式,包括分布式,包括扶贫,这是第二个要讲的。第三个从可靠性角度,风电也好,光伏也好,我们是一个标准,包括自己对风电场的设计、制造、管理都是一个标准。你刚才还说未来,未来我们还致力于新能源,风、光、储,我们现在也在关注储能,在风、光、储这方面,总之致力于新能源的,谢谢。
张文忠:再给大家一个机会。
提问:台上几位专家,我的问题是刚才周总特别提到了,智慧可靠性当中叶片轴承的问题,我想问在风机当中的机械设备轴承和齿轮箱的机械磨损造成的问题在设备的可靠性当中,您觉得这个问题占有多大比重。我做基础磨损再修复的,所以我想问这个问题。
周志刚:我没有完整的数据,不能用数据来证明怎么样,从现在总体的量的情况来看,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装备制造业每天都在提升,那么以前常有的像齿轮箱,或者发动机等等这一侧,应该说它原有的装备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已经在那里了,所以从我们的目前来看,没有发生太多的批量性的,说这个齿轮箱全都不行,更多的我们现在修的比较多的,也就是说齿轮箱也有,但是不是批量的,都是个案,包括发动机也是个案的发生。这个应该说跟传统制造有关系,从我们现在实际遇到的情况来看,大批量的特别是运行了五年到八年大批量的,一个是轴承,叶片的轴承,是大面积的,这一个厂或者这一片都出问题,我跟相关国外的厂家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把叶片做了增大的处理以后,吃掉了原来螺栓和轴承的安全系数,也就是说你的叶片产生能力更强了,但是没有对轴承,没有对螺栓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提高。我们可以拿一个风机出来,只是把叶片加强了,但是其他的设计并没有变,那恰恰是这一款风机,就出现批量的问题。可能在目前行业里面,国内的国外的都有,对于我们目前来讲,厂家出的方案,我们认可,可能有的是加固,有的是要换,所以目前没有具体的数据来支撑,但是只是从概念上或者日常处理会发现类似的问题,就是批量的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回答了你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追求发电量的情况下我们忽略了一些东西,换句话说有些东西我们没有吃透,恰恰这个课我们要补的,谢谢。
张文忠:已经到六点了,但是会场都还在静静等待着,六位嘉宾在这里将要用最浓缩的一句话,为风电设备可靠性提出一个期望或者提出一个建议,或者对于如何提高可靠性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观点,越简短越精彩越能赢得掌声,现在大家来点掌声。
俞浩:风从东方来,我们智选未来,智能能帮助我们的紫气东来,智能化能帮助到风能这个事业紫气东来。
刘万平:我要说的是给在座的国内的零部件厂家点个赞,现在他们的可靠性进步非常快,我希望国际品牌要加油,谢谢。
王晓宇:我觉得从可靠性上来讲,整机厂商具有不可回避的责任,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责任必须要使整个能够有足够的技术洞察力和管理触角延伸到最初开始的地方,把每一个环节都要用我们的智慧和管理能力把控住,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可靠性产品。
周志刚:第一句话是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安全,就是明天的可靠性。第二句话作为业主或者发电商,我们对质量对可靠性的追逐和重视,远远超过了成本和价格。第三句话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从国家的民族的装备制造业到风电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国内要走向海上,要走向海外,对于质量,对于设备的可靠性应该是我们发电商和设备制造商永远不懈的追求,谢谢。
刘瑞卿:可靠性和质量非常重要,第二目前风电技术发展非常快,我希望在保证质量的可靠性的基础上快速发展。
吴启仁:我想说的是可靠与质量是安全之本,效力之源,咱们国家在按照习大大的要求之下,追求青山绿水,新能源的发展需要高可靠性,谢谢。
张文忠:刚才六位嘉宾讲的非常精彩,赢得大家阵阵掌声,论坛很快进入尾声,我也很有感慨。我们觉得质量和可靠性是一个行业的颜面,没有质量不追求质量不追求可靠性的行业,是很难赢得尊重的,希望这个行业能够更加重视质量和可靠性,为风电行业在社会上赢得更多的尊重,谢谢大家。
感谢各位嘉宾,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嘉宾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