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清洁能源源自初心,造福人类社会乃我使命
有业内专家曾言及,低风速风能资源的开发潜力被严重低估,这一论断早已得到验证。近些年,依托技术进步,风速5米/秒左右的好项目不断涌现。
中广核宁海一市风电场(简称“一市风电场”)。这个年平均风速5.1米/秒左右的项目,年利用小时数超过2100小时,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通过坚持“将环保放在首位”带来多重社会效益,为多山少地的宁海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路径。
时间回转到2014年底,浙江宁海的小镇驶过了一辆辆载着“大家伙”的运输车。对于处在台风过境区域的一市小镇,百姓们想象不到一年后在这座南方滨海小镇的群山之上,将会有一座由24台2.0MW风力发电机组的风电场建成。一市风电场位于宁海县一市镇北部山地,平均海拔300米-500米,于2014年12月实现全场并网。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个项目的建设还创造了“中广核速度”。从正式开工到投产仅用七个月的时间,是浙江省内“投产最快”的风电场之一。这样的速度即使在平原风电场的开发中也算是快的,更何况是地形条件复杂的山地项目。
据一市风电场场长周杰介绍,在设计时,中广核充分利用原有县道、乡镇道路、旅游通道,并多次调整道路路径、走向设计,最大程度避免对土地的扰动,尽量不破坏植被;微观选址时,则放弃了风能资源好但道路长度长、施工难度大的机位点,从而将水土流失的风险降到最低。这为和谐的政企、企地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广核新能源东南分公司始终秉承“一次把事情做好”的理念,努力将各个环节做细致,这为投产后的良好表现奠定了基础。周杰告诉记者,“2016年,这里的风速只有5.1米/秒,发电量达到10156万千瓦时,任务完成率为109.2%。而从2017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平均风速为5.14米/秒,共发电9695万千瓦时,已经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任务。”
一市风电场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中广核新能源东南分公司打造环境友好“生态”风电场的信心。“善用自然的能量”是中广核的品牌口号,中广核新能源东南分公司总经理喻旭明说到:“我们始终将维护绿色生态、做好环境保护放在发展的首位,重视水土保持让我们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加坚定。”
生态和谐,打造建设高标准
从开工破的第一铲土到最后一台风电机组成功并网,中广核新能源人始终将风电场环境水土保持放在第一位,不仅要做快,更要做好。秉承“一次把事情做好”的理念,宁海一市风电场在设计之初将水土保持与生态复绿预算纳入到项目投资中,并委托专业园林绿化设计单位编制了《边坡复绿设计方案》,从源头做到计划性把控;同时延承了核电建设环保理念,创新建立三级环水保管理体系,由企业法人担任水土保持工作小组组长,并设立了专职的水土保持管理人员,最大程度减少了工程阶段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从道路硬化到弃渣围挡设立,从边坡喷坡复绿到后期生态优化,一市风电场从建设到项目整体复绿仅用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
风电场有计划性地开展环境修复治理,能够最大化地降低生态破坏、减少恢复周期。工程伊始便进行风电场精细化建设,通过优化进场道路设计、降低施工平台面积、增加机舱隔音设备等手段尽可能降低环境影响,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高标准“花园风场”。
稳定运行,助力当地新发展
自2014年12月风电场全场运行并网至今,24台风力发电机组年均发电量达到近一亿kWh以上,全场平均可利用率在99%以上,表现出风电机组良好出力与运行稳定性。
看着徐徐旋转的“大家伙儿”,当地百姓未曾想象风电场的建设会对他们的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早些年村民们进出大山都得倒三四趟车,虽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无法与外界联通。自从中广核新能源宁海一市风电场建成,场内道路变成了一条致富之路。村民们种植的山野珍馐,如茶叶、梅子、山林野味走出大山;“四季有花,果树茂盛,茶树飘香”的风电场与其山脚的钱童古镇共同创建了旅游生态圈,成为江宁老百姓假日自驾出游的又一目的地,“访古镇,望风车”也成为当地新的旅游名片;伴随着交通、旅游不断发展,山间一家家农家乐也应运而生,每年都有很多人选择风电场作为自驾游的目的地,一些年轻人则到场区拍婚纱照。
中广核新能源宁海一市风电场的高质量、高标准已成为了旅游、文化、教育的新去处,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建成后提升整体环境景观。清洁能源在人们心目中的概念已由新能源变成了一种美好生活、低碳自然的新理念。这些都是风电项目开发建设的应有之义。“风电场是企业理念的集中展示平台。对于中广核新能源而言,我们认为既要‘善用自然的能量’,也要对其怀有敬畏之心。做好水土保持和覆绿,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每个风电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