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的2018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可谓字字珠玑。
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报告中这一串串数字清晰地勾勒出自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轮廓。
回望过去五年,我国能源行业一直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末,风电行业发展更是一路高歌猛进,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攀升,为全球能源转型持续释放源源不断的活力。
引领市场 展大国担当
过去五年,我国风电市场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新增市场,还是累计应用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时光回溯到2013年,彼时,我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尚未达到1亿千瓦,海上风电仅有3家企业在潮间带项目上有所布局。直至2014年,风电建设步伐逐渐加快,行业全面回暖,尔后一路高歌猛进,在2015年2月正式迈入“一亿千瓦俱乐部”,成为我国各类发电类型中首个完成“十二五”规划装机目标的能源种类。截至2017年底,我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64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9.2%,装机规模持续领跑全球。
与此同时,海上风电更是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目前已经跃升至全球第三大市场。众多能源企业将海上风电作为新能源的业务战略和核心并加速布局,推进规模化集中连片开发。
除上述方面外,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日益显现。
据相关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风光发电总共替代近6000万吨标准煤,到2030年我国风光发电将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量近3亿吨标准煤,这几乎相当于法国2015年全年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到2030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将节水36亿立方米,相当于2亿人口全年的基本用水量。而在环境效益方面,2016年河北张家口对风电的补贴已低于单位外部环境收益,仅为每千瓦时0.14元。
据该份报告测算,2016——2030年期间,风光发电累计拉动投资约5.4万亿元,拉动总GDP增长约14.3万亿元。社会效益更加明显,除了以低成本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之外,到2030年,将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将达到770万人。
如今,一阵风吹过,点亮万家灯火的愿景正在照进现实。从西南林地到东南沿海,风力资源充沛的地区都能看见一排排耸立的风机,将中华大地上空吹拂的风化为实实在在的价值。
科技创新 彰显国际风范
与风电装机一路高歌猛进相携而来的是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经过五年来的不断沉淀和积累,一个涵盖技术研发、整机制造、开发建设、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以及市场运维,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完整风电产业链体系已经火热出炉。
在彭博新能源财经近期发布的报告中,我国包含金风科技和远景能源在内的数家风电整机商已跻身全球陆海风电市场前列。
企业名次的上升正是我国风电制造业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国内一批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联合设计以及自主研发等方式,风电机组功率和 风轮直径都呈现逐年扩大之势,多兆瓦级风电机组的研发进程正在加快。风电机组在设计方面更加智能化和细分化,研发出了很多适合不同环境气候条件的定制化机组。
目前我国还从叶片设计、传动链布置形式、塔筒结构、控制系统等方面推出了许多新的个性化技术。此前,业内普遍认为,风速低于6米/秒的资源区不具备经济开发价值。但由于风轮直径的加大、翼型效率的提升、控制策略的智能化、超高塔筒的应用以及微观选址的精细化等,提高了机组的利用效率,使低风速资源也具备了经济开发价值。目前,年平均风速5米/秒的风电场,年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也可以达到2000小时左右。
此外,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发展也步入快车道,目前已有多款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产品研发出来并投入商用,海上风电技术研发领域也硕果累累,如实现了110千伏和220千伏海缆敷设技术,海缆离岸距离超过40千米,实现了国内最大的自升式平台船投运;全亚洲最大的如东300兆瓦海上风电场投产并网和5兆瓦风电机组安装等先进技术和装备应用;首个符合“双十”规划的响水海上风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行,解决了单桩一些垂直度要控制千分之三的世界难题,远海海上风电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突破。
经过五年的深耕细作,目前我国已经有相当一批能源设备制造企业从最初的“追赶者”跃升成为该领域的“领跑者”并赢得海内外赞誉无数。截至2017年底,我国风电出口量达到340万千瓦,出口国家覆盖了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将近超过34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政策为谋 助力产业发展
风电产业取得的显著成绩与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密不可分。五年来,我国能源主管部门在产业布局、规划导向、市场监管和电价补贴等多方面因势利导、多措并举,为产业构建了明确有效的立体化、组合化政策体系,不断推动我国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促进风电消纳方面,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针对“三北”地区风电资源富集但本地消纳能力有限的地区,积极协调电网公司加大电力外送通道 建设,实现风电跨省跨区消纳,同时引导风电投资转向中东部低风速地区和稳步推进“十二五”时期发展相对缓慢的海上风电建设。与此同时,加强可再生能源目标引导和监测考核、创新发展方式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多措并举扩大补贴资金来源;印发《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从完善开发利用机制、充分发挥电网关键平台作用、多渠道拓展本地消纳等方面设置了多项保障措施,要求省级电力运行管理部门在编制年度优先发电、优先购电计划时,应预留规划内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电量,并会同能源管理部门做好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衔接;发布《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逐步降低政府补贴强度,平衡不同地区配额指标差异,保障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和相关规划发展目标实现,并下发《关于开展风电平价上网示范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指明了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方向。
针对海上风电发展相对缓慢的情况,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实施细则,通过简政放权推动海上风电开发,对规划编制、项目核准、海域使用、环境保护、施工及运行等方面的政策作出了进一步优化调整,并结合沿海地区风能资源、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和海上风电价格政策,下发《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对海上风电市场进行进一步规范,通过保证设备质量,降低海上风电开发风险;印发《关于适当降低光伏电站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进一步下调了陆上风电价格,海上风电价格维持不变,表明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发展的决心。
事实上,上述一系列政策只是五年来国家积极推动我国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弃风限电的反复消长还是增速放缓亦或是降价风向都是我国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迈进的必然经历,也是风电持续发展的必解之题。
种种迹象已表明,我国风电产业较之以往时期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实施低碳发展的战略推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而风电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将释放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