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顺利完成浙江省首个海上风电场——国电舟山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区工程建设,全部63台风机机组将于4月10日实现联网发电。整个风电场规划海域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规划装机容量252兆瓦。
在国电电力浙江舟山海上风电开发有限公司顺利施工的背后,还有一个“幕后团队”默默为海上风电场施工提供海洋环保技术服务和海洋环境预报保障,这就是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从2016年11月,宁波中心站中标为舟山普陀6号海上风电项目2区工程提供海洋环境技术保障以来,实现了海上环境零事故,为风机顺利并网发电,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宁波中心站工作人员正在海上采样
经验丰富 中标海上风电环保服务
浙江省首个海上风电场项目位于舟山普陀区六横岛南侧海域,是浙江省发改委2013年批复的首个风电项目,于2016年12月开工。
海上风力资源高于陆地20%~30%。六横岛东南侧有宽阔的海域,以该海域7.7米/秒的年平均风速和风电机组3000小时的年平均发电时间计算,每年可发电7亿千瓦时以上。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成为建设海上风电的理想场所。
但舟山海域是台风灾害频发的地区,“大涌浪、强台风、厚淤泥”,是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的难题。
施工单位预计在这里施工会受到海况条件的严重影响,同时,工程建设也会对附近海洋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必须有一家水平过硬的环境保护技术保障团队作为支撑。于是,2016年11月工程开工前,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电舟山普陀6号海上风电项目,进行了项目2区工程的环境影响跟踪监理、监测和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及相关服务招标工作。
宁波中心站曾经为跨海桥梁、海底管道、海上油气田、滨海电厂等施工提供环保技术服务,具有丰富的相关经验,在众多投标单位中脱颖而出。
接到任务后,宁波中心站组建了一支多学科综合的项目团队,对项目进行管理及跟踪。“本项目环保技术支撑工作涉及项目较多,包括水文动力、水下地形、海水水质、海底沉积物、海洋生物、渔业资源调查、鸟类调查、噪声、工频电磁场等监测内容。”宁波中心站海上风电总项目负责人杨耀芳表示。
宁波中心站还编制了项目环境影响监测监视跟踪监测方案和环保竣工验收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评审。
台风来袭 预报施工窗口期
海上风电场施工受海上洋流、涌浪、海上风向影响,施工人员要对附近海域海况有全面了解。为保障施工,宁波中心站所属舟山海洋工作站每天都发送相关海域的海洋预警报信息。
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主要海洋灾害,台风过境时,对海上作业和施工,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018年,先后有“玛莉亚”“安比”“云雀”“摩羯”和“温比亚”……等多个台风影响浙江沿海,加大了海上施工难度。在台风影响期间,舟山海洋工作站进行加密观测,及时发送海洋预警报信息,找到能够避开台风的海上施工窗口期,为施工单位提供准确的“风、涌、浪”数据。
不仅海上施工受台风影响,海洋环保跟踪监测也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海洋环境预报保障至关重要。“水下噪声、悬浮物跟踪监视监测,需要在打桩施工和电缆铺设的时候进行,好几次监测船已经出海了,但由于受台风影响,施工临时停止,工作人员只能返回,等待下次。这些都增加了监视监测工作的难度和强度。”现场监理负责人崔永平说。
跟踪监测 确保海洋环境零事故
为加快推进浙江沿海风能资源利用,普陀海上风电场项目进行了调整。据宁波中心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批复后规模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50台单机容量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变更为63台4兆瓦风力发电机组,位置没发生变化,在原设计上进行加密,登陆点向西移动了30米。
为了顺利落实工程各项环保措施,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要求,需要对该工程实施海洋环境跟踪监理监测,以实现海洋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工程建设单位委托宁波中心站开展该工程的海洋环境跟踪监理监测工作。
宁波中心站站长费岳军说,由于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建设规模较大,必然会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舟山是我国著名的渔场和海洋渔业的重要基地,在舟山附近海域建设海上风电场,要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保障舟山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海上风机的打桩会对水质、水流、海洋自我调节能力产生影响,海上风电场会对鸟类、海洋生物的物种迁徙、繁衍产生一定影响等。
“施工过程中,我们到现场开展跟踪监测监理,对风机施工期和试运行期的环境及污染物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一旦发现重大影响就督促建设单位整改,并通知相关管理部门。”杨耀芳说。
宁波中心站在环保服务过程中还着重督促舟山风电公司开展增殖放流和集鱼效果评估以及废水处理设备的验收工作。“每周一次的高频监视监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形成日志反馈给建设单位,敦促一周内落实整改。”杨耀芳说。
在长达3年的技术服务过程中,宁波中心站共开展100多次监视工作,20多航次外业监测,出动技术人员100多人次。在建设单位配合下,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实,项目建设以来保持环境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