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风能行业权威机构全球风能理事会(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GWEC)发布了最新《全球风能发展报告2018》(GWEC Global Wind Report 2018)。报告显示,中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和并网容量首次超过所有国家(1.8GW),荣登榜首。英国与德国分别以1.3GW、0.9GW位列全球第二和第三。GWEC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将引领全球海上风电市场的增长。
蓬勃发展难掩风险隐忧
随着陆上风电增速放缓,海上风电发展迅速。海上风电具有风资源丰富、风机利用率高、单机发电容量越大、距离用电负荷近等特点,使得风电行业逐渐由陆上向海上发展,海上风电将成为未来风电行业的重要增量。2001~2015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43.51%。GWEC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已经达到23GW,约占全球总装机规模的4%。2018新增装机规模为4.5GW,占全球市场的9%,与2017年基本持平。GWEC预测,到2025年,这一比例预计将超过10%,总装机容量将达100GW。在接下来的几年,全球海上风电将以6GW或以上的年增长规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要增长动力将来自于亚洲,尤其是中国。
尽管我国海上风电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猛。2009年9月,国内首个海上(潮间带)风电场在江苏建成并正式投产发电,为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那时起,我国海上风电行业便如同坐上了“复兴号”,一路高歌猛进,并在2018年实现“弯道超车”,拿下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和并网容量全球第一的好成绩,让全球都切实感受了一把“中国风”的速度与激情。
据中国风能协会数据,2018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42.7%,累计装机容量同比增长59.1%。截止2018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约3.6GW, 已开工在建项目约6GW, 已经核准的容量超过17GW。目前全国已并网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仅次于英国和德国,位居全球第三位。
据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开工建造10GW,确保建成5GW。我国海上风电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再保险业的巨头慕尼黑再保险公司(Munich Re,下称“慕再”) 特殊企业风险新能源部门Aigner博士十分看好中国市场,他表示:“未来几年,中国的装机容量还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因此,中国有可能将成为我们未来最重要的市场。”
全球领先保险经纪公司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下称:韦莱)执行董事张炜也对中国市场寄予了厚望:“我相信,在未来三年内中国将超过德国,并将在十年内超过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
然而,蓬勃发展难掩风险隐忧。维斯塔斯V112-3.0WM风机在巴西风电场发生机舱着火事故、美国夏威夷沿海Auwahi风电场发生倒塔事故、Siemens公司2.3MW机组的机舱与风轮坠海、SeaWork号在丹麦海上风电场内倾覆,众多事故都说明了海上风电的高风险。
同时,海上风电的投资金额均较大,一旦发生事故,所带来的损失程度也会非常大。因此,有海上风电项目的企业在做好风险管控的同时,需要寻找合适的途径以转移部分经营风险,以避免因事故损失过大而影响公司的运营。而选择合适的保险方案是转移风险、分摊损失的最佳手段。
快速发展亟需专业护航
在中国的风电市场,韦莱可谓是保险经纪行业的先行者,其参与了我国首个满足“双十”标准海上风电项目的保险安排,包括该项目的保险方案设计以及再保险安排。然而,就在为该项目安排再保险时,韦莱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
据记者了解到,韦莱在为中国风电项目安排再保险时发现,在中国经营的保险公司的再保险合约均未将海上风电纳入其中,无论是建工险还是运营险。如此一来,韦莱只能选择到国际市场上寻求临分再保险支持。而就当韦莱在接触国际再保险市场时,又碰到了新的问题。韦莱在寻找再保支持时发现,国际性再保公司普遍会在建工险方面要求提供海事检验(Marine Warranty Survey,MWS)证明。海事检验,是再保公司在为高价值或高风险海上项目提供再保安排时,为了增强对项目的风控能力,需要邀请在海事工程风险控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独立第三方监督机构来帮助其对项目进行技术审查和评估,旨在确保重要流程和环节的安全。海事检验人机制在国外海事工程中已得到充分应用,目前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据张炜介绍:“我们在为中国风电项目安排再保险时发现,中国风电项目的业主普遍还不能接受海事检验。因为在中国有一个‘类似’服务叫做工程监理。业主普遍认为,工程都是按照国家的一系列标准在执行,同时又有工程监理,为什么还要多掏一份钱去申请海事检验呢?”
那么,工程监理可以替代海事检验吗?记者通过对比发现,尽管工程监理与海事检验的工作范畴存在部分重叠现象,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因为两者的着眼点不同,监理更注重的是工程质量,海事检验更注重的是安全。例如,针对某一个项目,海事检验会特别注重设备是否达到船舶超载要求,遇到浪高13米的情况则需要停止施工等安装过程的安全,而监理则会更注重施工是否达到工艺要求,设备是否能安装完成,对于浪高13米是否需要停工的过程中情况,监理可能会按照经验决定可以勉强继续施工。由此可见,在安全保障方面,海事检验比工程监理更加专业。
如此,问题又来了。没有海事检验证明基本可以确定将无法获得国际再保资格,那么中国已建成但未申请海事检验的风电项目之前都是如何进行保险安排的呢?据记者调查了解,由于中国保险公司的再保险合约不包含海上风电,因此,很多风电项目都是多家保险公司使用其自留额在承接。然后,再看情况是否可以安排临时分保。如果还不行,就继续多找几家保险公司共同“凑保”。
自留额是原保险人对其所承保的各类保险业务,根据其危险程度、业务质量的好坏以及自身承担责任的能力,在订立再保险合同时,预先确定的对每一危险单位自负的责任限额。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在海上风电以及海上船舶等保险中都留有自留额。但是,自留额的赔偿限额毕竟有限,一旦发生重大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得不用自有资本金来兜底,那么,这将直接冲击到公司的利润。同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张炜表示:“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海上风电项目都是用保险公司的自留额来提供承保,能真正获得国际再保险市场支持的预计不到一半。如此以来,风险将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这让保险公司担心不已,因此,他们正在考虑逐步引入海事检验。业主方面,包括电力公司,在其自有经纪公司安排保险过程中,也逐步意识到海事检验的重要性。”
中国海事检验正加速推进
如想从根本上对海上风电行业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还需追踪溯源,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很显然,海事检验,便是业界共同诊断后开出的一剂良药。
Aigner博士表示:“海事检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方都会从中受益。尤其是业主方,尽管海事检验跟监理的工作范围有少许重复,但是角度不一样,因为海事检验会看的更细致,这肯定会对整个项目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正面的效果。同时,从保险角度来来看,海事检验角色的介入可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是绝对的加分项。因此,引入海事检验必将带来双赢的结果。”
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已有不少业主开始接受海事检验,将海事检验视为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据张炜介绍,包括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等都计划在新项目的保险安排中引入海事检验。
未来,随着我国海上风电项目的大幅快速铺开,海事检验的需求也定将随之攀升。据了解,目前在中国市场提供海事检验的公司并不多,显然不足以应对需求增长。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中并没有中国公司的参与。然而,外资或国际性的公司由于受到成本和“水土不服”等问题的困扰,在中国市场提供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局限性,因此,尽快推广和发展中国机构的海事检验服务能力刻不容缓。
据记者了解,为中国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海事检验服务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三大条件,缺一不可:首先,需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其次,需要具备海上工程、海事检验的经验和专业能力;第三,需要熟悉中国市场,这是因为中国的海上风电市场不同于欧洲,它具有其特殊性。
张炜表示:“据我所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在国内,CCS所提供的海上作业相关服务最为全面且经验丰富,同时CCS还具备发证资质,因此,我们与国外的再保险公司一致认为,CCS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家为海上风电提供海事检验服务的中国机构。如果船级社的认证获得国际市场、国际再保险公司的认可,便可顺利进行再保安排,如此,客户将会获得更加充足的保险保障。所以,我们非常希望能尽快推动船级社的海事检验业务。”
随着中国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CCS自1982年开始进入海洋工程领域,经过近40年的发展,CCS积累了丰富的海洋工程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工技术规范体系,为国家海事主管当局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并受委托承担技术法规的编写,为业界提供安全可靠的相关技术标准。自2007起,CCS就正式踏入海上风电领域,在咨询、检验、认证等技术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Aigner博士表示:“未来,我们希望能把欧洲市场的经验与教训带入中国市场,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推进中国海事检验角色的塑造。我们需要与专业的第三方合作,共同切实提高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质量。因此,我们很愿意看到CCS成为国内的海事检验服务的领先者并能持续发展下去,这将是个双赢的结果。”
当下,中国海上风电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已成为业界共识,同时,中国市场的超速发展也让我们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为此,韦莱、慕再和CCS三方本着促进中国海上风电行业安全发展的共同愿景,于2019年3月22日在广州正式牵手,签订了三方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共同就海上风电场设施业务的风险防范、技术交流、客户资源共享、市场合作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共同为中国海上风电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