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海上风电 > 海上风电:凭海临波听一首风之歌

海上风电:凭海临波听一首风之歌

2019-09-26 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赖小风 浏览数:3151

9月20日,由中国能建广东院(以下简称“广东院”)总承包的湛江外罗海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外罗项目”)已完成31台风机安装,不久之后,全部36台风机就将矗立在一望无际的蓝海。

   9月20日,由中国能建广东院(以下简称“广东院”)总承包的湛江外罗海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外罗项目”)已完成31台风机安装,不久之后,全部36台风机就将矗立在一望无际的蓝海。
 
  该项目是国内首个以EPC总承包方式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基于大数据,采用一体化监控系统和智能调度系统的“智慧型”海上风电场,外罗项目在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技术、防台抗台技术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规划先行
 
  蹚出产业发展新路径
 
  站在外罗海滩望去,海天相间,一排排风机隐约可见,登船穿行其中,感受这片独特的海上丛林,令人震撼。外罗项目总装机容量198兆瓦,该项目不仅是广东省海上风电建设的重大突破,还对全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规划是建设高标准项目的前提。“海上风电规划工作是融合了多专业技术、政策、相关诉求,并通过行业监管部门多轮滚动和互动而最终认可达成的行业目标,是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承担规划工作的广东院风能技术中心主任周冰说。
 
  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建设不同,地质、水文、气象等基础资料匮乏。在前往外罗项目海上升压站的船上,项目经理刘晋超介绍:“地质条件是海上风电建设最大风险点,海底地质情况复杂,项目部前期花了大量精力在地质勘测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技术。”
 
  2012年,海上风电在国内刚刚萌动,广东院敏锐捕捉到该行业的前景,提出前期工作总承包模式。一揽子完成项目开工许可前所有必需的咨询、前期勘察以及海洋、环保、水保、海事等专题论证,最大程度协助业主推进项目。
 
  如今,海上风电“风”势正劲。2012年,广东院编制完成国内首个获批的省级海上风电规划报告——《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成为广东省首份掌握海上风电资源“家底”的参考性文件。2014年,中国能建工程研究院海上风电研究所落户广东院。
 
  广东院把握机遇,逐渐从初步探索—借鉴学习—自主研究—制定标准蹚出了一条新路,并随着海上风电产业的高歌猛进,不仅陆续承担了广东省内大部分海上风电项目的规划咨询工作,还立足行业,放眼全国,为整个海上风电产业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
 
  2019年10月1日,广东院主编的世界首部海上风电场国家标准——《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标准》将正式实施,从而填补了我国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标准的空白。
 
  “当时国家没有海上风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不利于产业安全、有序、规范、健康发展,这就促使我们下定决心。”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总经理、时任广东院董事长罗必雄说。
 
  练就宽肩膀,勇挑千斤担。从2013年7月起,广东院提出标准编制立项申请。这一干就是5年,编制工作组在调研总结国内外海上风电场工程设计和运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先进技术指标,反映国际最新设计理念,完成专题报告17份,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该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促进我国海上风电场工程设计规范化、标准化,充分发挥海上风电能效,保障海上风电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为本
 
  搭建智慧海上风电场新平台
 
  将“大数据”思维赋能海上风电项目,打造智慧风电场是外罗项目的亮点之一。
 
  广东院本着“共享共用”的原则,于2017年启动建设了中国首个省级海上风电大数据平台。“大数据中心将通过整合规划、建设、设备、运维等数据,实现与政府部门、投资方和设备供应商的数据信息共通共享,促进海上风电管理模式向智能化转变。”广东院董事长黄志秋说。
 
  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将作为广东省海上风电数据归集点和信息枢纽,串联起广东省海上风电的全产业链,打造海上风电产业的公益性智库。
 
  此外,在大数据中心里还设有一个“秘密武器”——应用服务平台。有对应权限的软件公司都可在平台上开发海上风电相关的APP,形成“海上风电APP市场”,为客户提供特色的应用服务。大数据中心因海上风电而生,海上风电因大数据赋能而更高效。
 
  外罗项目的智慧,也因为它有“硬实力”。广东院通过设计海上风电场一体化监控系统、海上风电场智能运营管理系统和海上风电场智能巡检系统,构建一套完备的智慧海上风电支撑体系。“风机上每一个螺栓载荷情况如何,我们坐在电脑前都能看到。”刘晋超说。
 
  海上风电科技之路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探索之旅。广东院从最初与英国、德国、挪威等海上风电建设经验丰富的国家、与西门子公司、英国风能公司合作之外,陆续投入大量科研经费,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了一支海上风电科技创新团队,先后完成相关课题,技术能力得到全面和系统的提升。目前,广东院已经获得海上风电专利专有技术软件著作权70余项,在海上风电领域位居行业前列。
 
  智慧风电场的建设一举解决运营成本、上网电量、设备寿命、人员安全等问题,最大程度地利用风资源、优化检修周期、对事故和设备故障提前预警及诊断,提升海上风电场的总体收益。广东院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带动海上风电产业链初步形成,并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追风逐日
 
  踏上发展新征程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为445万千瓦,在建647万千瓦。我国已成为仅次于英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海上风电国家。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000万千瓦。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这股“春风”不仅转动了海上和陆上一排排的风机,还激活了光热、储能等新兴产业,由传统能源逐渐向新能源转变。作为我国能源建设的主力军,中国能建始终紧跟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新能源领域的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等业务能力,承建了一批重点项目,为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拓展能源国际合作作出贡献。
 
  在传统光伏、光热、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领域,中国能建发挥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设计和建设的精品工程遍布大江南北。
 
  据统计,国家首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中,由中国能建主导规划建设的有12个,占比六成。
 
  2018年11月,由中国能建投资公司投资,规划设计集团总承包、天津电建承建的哈密塔式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安装施工全面开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能建北京设备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熔盐调温泵产品,打破国外公司垄断,迈出了光热装备国产化的重要一步。2018年12月,西北院设计的青海德令哈50兆瓦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并网,95%以上的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同月,天津电建承建的首航节能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并网。2018年10月,西北院总承包、西北电建承建的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热示范项目投运,成为我国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中首个开工建设、首个并网投运的项目。
 
  不仅如此,作为能源建设国家队的中国能建,以实际行动为“一带一路”新能源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葛洲坝国际公司签署希腊MINOS50兆瓦塔式光热发电项目EPC合同,开创了中西方企业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范例。华东院、湖南火电签订迪拜7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合同,该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装机容量最大、熔岩罐储热量最大的光热项目。
 
  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中国能建积极参与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设计、建设、投资、运营,承担清洁能源国家科技项目,拥有了海上风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力行业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中国能建秉承“能者善为、建则善成”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走出符合企业特点的转型升级新路径,为构建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一线建设者
 
  他是广东院最早一批全面投入海上风电的技术人员,是大家公认的海上风电领域的“行家里手”。
 
  2009年,广东院成立风能技术中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组织开展培训学习和现场调研,深入了解海上风电前沿技术。随着海上风电业务的不断发展,周冰工匠创新工作室(海上风电)于2017年应运而生。海上风电团队成员从最初的12位“铁人”发展壮大至如今200余人。该团队相继完成了近40项行业关注课题编写,取得了多项海上风电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其中,由广东院主编的国家标准《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标准》,周冰与其团队是主要组织者和编写者。
 
  如今,广东院风能技术中心除了在技术研发上继续前行,还在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中承担智库角色。“工作室以‘服务海上风电产业建设’为目标,不断追求技术进步与创新,为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政策制订提供支撑和服务。”周冰说,“相信海上风电未来会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样,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始终走在技术前沿(记者手记)
 
  从湛江市到外罗项目采访的途中,看到山顶、田野间、海面上一排排风机迎风转动,一些房顶支立着光伏面板,大家不约而同地赞叹,我国海上风电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如今,随着湛江外罗项目的建设,周边大多数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小洋房越来越多,对新能源的了解和有关环保的话题越来越多,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相信在其他地方,这样的变化同样在发生着。
 
  新能源产业的快捷发展,折射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其中,以中国能建广东院为代表的电力企业,承担起开路先锋的角色,敏锐、专业、高效、深入,集中力量在前沿技术领域不断探索,在业界认为风险高、不确定性大的领域开辟出一片蓝海;扛起央企的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多方资源,促进全产业链的能力提升,推动了我国新能源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阅读上文 >> 大风车呼呼转,大丰风电产业园里竟然有一个全国唯一!
阅读下文 >> 庆七十华诞,展风电风采 (一)中广核:一曲奏响 《我爱你中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5610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