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风电,随着大量风机走过质保期,风电运维市场被大量释放,近年来海上风电规模的扩大,同样对运维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风电后市场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9-2021年中国风电运维后市场的总体容量逐年递增,预计分别为2019年250亿元,2020年275亿元,2021年300亿元。
2018年我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180万千瓦,同比增长55.2%,连续六年保持增长。截至2018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到459万千瓦。在此情况下,参与海上风电运营及运维市场的中国海装,也开始了对市场深水区的探索。
海上风电运维难题
随着中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海上风电运维市场成为炙手可热的市场,相比陆上风电运维,海上风电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和难点。
据中国海装相关技术人员介绍,海上风电运维的难点主要是可达性差,故障待修时间长,发电量损失大;缺乏专业装备,运维效率低,安全风险大;受环境及场地限制,导致大部件维修困难多,费用高;海洋气象预测精度尚不满足现有长距离海上风电运维的现状;多主机运维队伍资源共享尚存在经济性壁垒。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正处于由近海到远海、由浅水到深水、由起步到规模化开发的关键阶段。2019年间在建海上风电项目达30多个,在建容量约1000万千瓦,如何提高海上风电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成为所有海上风电及运维主体的重点关注。
中国海装解决方案
“随着陆上风电发展步伐越发稳健,海上风电已然成为了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国海装副总经理何利志在近期举办的国际风能展上指出。
同时推出的还有中国海装H210-10MW风电机组产品。据了解,H210-10MW海上风电机组的推出填补了我国超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空白,标志着中国海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处于行业领先。
中船重工在建设海工平台方面,其制造、配套、实验、特新部件设计、交付等能力都是世界一流,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中船重工集团内有专业从事海洋工程装备研制的制造企业,拥有国内最专业的的海工平台配套及系统集成供应商,拥有国内唯一的海洋工程机电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升降系统、吊机、推进系统等平台核心配套设备自主设计制造,拥有锚系设备、波浪补偿系统和综合补给系统实验平台;是目前国内交付海工相关辅助平台最多的企业。
此外,中国海装提出了“海上风电运维枢纽中心”整体解决方案,与集团内研究所联合开发设计专门用于海上风电运维的枢纽中心,是国内领先的海上风电运维专业化装备基地,致力于成为海上风电运维市场的引领者。
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道,枢纽中心是海上风电运维的交汇点,区域性海上风电场共享使用,是交通运输、风电运维等船舶中转、换乘、换装与集散的场所,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和联运的主要基地。“我们也在考虑在整体方案中加入直升飞机的应用,与船舶等共同组成立体的运维方案。”
为了深入研究海上风电运维,2016年中国海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海上运维中心,从事海上风电运维新技术研究和提供运维整体解决方案,全面负责海上风电运维相关业务。海上运维中心致力于为业主提供最优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增加业主收益,降低海上运维成本。通过大量的测试,技改,积累了大量的海上风电运维数据,掌握了海上运维的关键点,并不断推进智能化运维体系建设,形成了目前以LiGa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智能运维系统。
该智能运维系统包含大数据平台、智能排程系统、调度管理系统三大系统。该系统在海上风电的运维中有两种应用,第一种是通过LiGa大数据平台运维系统,可以实现对安装运维过程中的机组的实时状态监测、日志管理、不合格品管理、项目计划管理、备品预测分析等功能。
第二种应用是智能预警诊断平台,通过海装开发的诊断预警平台可提供以下四方面功能:
健康预警,实现预防性运维;
对风电场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给出评估报告;
故障诊断,通过诊断模型给出故障诊断结果和解决方案;
风电场后评估,获得发电量提升方案。
当今,以人工智能、5G、云计算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改变,已在悄然发生,并比我们想象中更快地到来。5G、AI、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我们风电运维行业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