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其他消息 > 分析 | 新冠疫情对新能源开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分析 | 新冠疫情对新能源开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0-04-15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徐进 董达鹏 浏览数:507

春节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无疑将成为国人2020年最为深刻的记忆和伤痛。新能源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其他常

春节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无疑将成为国人2020年最为深刻的记忆和伤痛。新能源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其他常规电源一道发挥重要托底保障作用的同时,其受到疫情的冲击要远甚于水火等常规能源。总体来看,疫情的肆虐虽给新能源开发企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但也为其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化险为安、转危为机,促进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新能源开发企业必须面对而且值得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新冠疫情对新能源开发企业带来的主要挑战

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政策和科技水平进步的不断推动下,以风电、光伏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猛发展态势,其发电装机容量到2019年底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已达到五分之一强。但在装机规模急剧增长的同时,新能源行业受抢装潮频发、补贴资金难以到位、局部地区弃风(光)限电等问题的困扰始终如影随形。特别是在电价补贴政策全面退坡的情形下,2020年是我国新能源转向“平价”的关键之年,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疫情冲击和补贴退坡的双重打击,让新能源业务迈入极不平坦的发展征程。

经营业绩短期承压。为阻击病毒扩散,史无前例的封城闭路、停业罢市等措施实施,造成服务制造业大面积陷入停滞或半停滞状态,1-2月份全社会用电需求同比陡降。按最新数据显示,疫情暴发后国内主要发电企业的日均耗煤量处于绝对历史低位,且尚未出现明显拐头向上趋势。社会用电需求的大幅下滑,用电负荷持续偏低,新能源开发企业同传统水火发电企业一样,也普遍面临利用小时数降低、发电收入大幅减少等问题,而且新能源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受到的冲击与影响往往更甚。同时,疫情期间加大卫生用品、消毒设施设备的采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重点场所消毒,落实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等措施力度加大,带来了相应成本费用的增加。电费收入减少和经营成本上升的双向作用,让新能源开发企业经营业绩倍受打击甚至不少陷入亏损的境地。

产业链供需更紧张。根据国家现行新能源电力补贴政策,2020年6月30日之后地面光伏补贴全面退出,2021年后陆上风电补贴全面退出。受抢装带动,春节前风机、光伏组件产业链各环节主要企业产能利用率基本都处于高位。虽然当前全国上下一方面在全力防毒抗疫,另一方面在积极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但风机、光伏组件等制造企业复工率仍明显低于节前水平,再叠加物流运输等多种因素的挑战,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难以有效衔接,预计设备产量和交付量明显低于预期,延迟交付风险呈现加剧态势。另外,我国新能源开发企业近年加快布局境外市场,在东南亚、非洲等地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在新冠疫情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入境限制条例,给境外项目建设与开发带来十分不利影响。

抢装并网难度加大。目前不少风电、光伏在建项目正处于抢装施工建设的关键期,但受上游供应链产能难以有效释放,下游施工企业无法大规模进场的双重冲击,导致项目现场普遍处于停工状态,大大压缩了剩余的有效施工时间,这对建设工期本来就偏紧的风电、光伏等保投产项目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国家能源局近日发文要求在疫情期间要合理安排项目工期,杜绝抢工期现象发生。据保守估计,今年风电、光伏项目的投产并网时间预计普遍要至少推迟1个月,一些原本计划在今年底前投产并网的项目极可能难以按时完成,如果国家能源局不延长今年新能源项目并网申报时间节点,那么将会对申请补贴电价带来十分不利影响。

工程造价面临抬升。受疫情影响,正常的项目建设节奏被打乱,给项目总体造价控制带来较大困难:一是项目施工现场采购的体温探测仪、消毒水、口罩等必要防疫物资以及采取其他措施所产生的防疫成本按最新通知要求列入工程造价予以全额追加;二是随着疫情发展,带来的人工工资和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施工单位会向项目业主索赔或通过合同变更调增相关费用;三是随着抢装倒计时的日益逼近,因赶工需要追加的措施费、加班费等费用也会加大项目建造成本;四是因疫情带来的主机、主件等生产成本上涨费用,供货商也会将上涨成本转嫁给项目头上;五是因疫情影响带来的项目建设期利息等其他成本也会相应增大。以上五大方面的共同连环作用,必然推高新能源项目的实际造价。

市场开发受到波及。受封路限行等各种因素制约与影响,加上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工作重心均放在防疫一线,新能源项目的信息跟踪、商务接洽、投标议标、专题咨询、征地租地等前期工作都难以有效继续开展,国内外新能源项目市场开发在疫情解除之前基本上都会陷入停摆状态。

新冠疫情下新能源开发企业的纾困之策

用好优惠政策降风险。为应对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复工复产政策意见,如设立专项财政纾困资金,加大优惠信贷支持力度,强化融资担保服务,减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及附加,延期申报纳税,减免土地使用税和物业租金等等。新能源开发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加强对相关支持政策的专项研究,认真全面分析疫情对本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主动争取并用足用好各种优惠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和降低各类损失。

调整工作方式稳经营。时下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企业日常生产活动又要陆续开展,如何既保证人员健康安全又保证生产经营秩序不乱是现阶段面临的首要任务。新能源开发企业要继续坚持灵活的工作机制,采取轮岗上班和居家网络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实行弹性工作制,避免人员集聚和交叉感染。特别是要充分借助“云办公”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远程办公、企业微信等移动办公软件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工作,推进生产经营和投资管理有序开展,确保指令计划畅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线上业务交流,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积极维护客户的业务关系与往来,确保境内外项目开发与管理不停顿、不断线。

有序复工复产保供应。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策略,按照分类、分区、分批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企制宜,全力落实政府防疫要求,提前做好项目建设的复工复产各项准备工作,细化落实复工复产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协调解决复工复产“卡脖子”问题,在全面做好防护、确保绝对安全前提下,统筹安排人员、设备、机具等生产要素进场,积极推动施工人员返场复工以及主机设备制造企业复产,加快推动风电、光伏项目建设尽快步入正常轨道,尽可能减轻疫情对新能源项目施工工期带来的不利影响。

优化机制流程快开工。面对外部不利冲击,新能源开发企业要进一步着眼于企业内部挖潜增效,通过体制机制优化和业务流程再造,全面提升管理与经营效率。一是要优化完善决策机制,在确保风险管控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审批程序,推行网上审核审批方式,缩短审批时限,为新项目尽早开工、抢抓工期创造条件;二是要完善项目前期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控制流程,加强内部横向协同,推动招标、施工准备与前期决策无缝衔接,加快项目开发建设节奏;三是要充分应用现代智慧供应链建设成果,利用线上发标、异地评审等措施,加快开展主机设备、EPC总承包、生产物资等开标审核,助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保障疫情期间物资需求。

加强进度管控抢投产。“一年之计在于春”,错过了春季,保投产项目的后期进度压力更大。在批准复工后,新能源开发企业要坚持既定投产目标导向,倒排进度工期,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实施:一是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各类施工资源,制订优化后续赶工方案,主动与地方政府、电网公司协调合规手续、并网手续等办理事宜,与设备厂家对接排产情况和交货进度,为项目快速推进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对于新签订的建设合同,特别是对并网时间有严格要求的项目,应尽量将各种不同的限制因素和潜在问题在合同条款中予以约定,以减少推诿扯皮等情况;三是健全好激励约束机制,根据项目里程碑节点计划,科学设计奖惩制度,充分激发各参建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力促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向能源主管部门反映困难,呼吁酌情考虑延后风电、光伏项目并网时限,保证电价补贴的顺利到位。

严控建设成本提效益。切实把握好工程质量、进度与成本的关系,保障项目综合效益最优。从已有建设经验来看,新能源项目造价主要受设计、建设、融资等多方面影响,尤以设计阶段最为重要。一要加强设计优化和多方案经济性比选,围绕风场和升压站布局、集电线路形式、设备选型、交通运输等方面,优化降低建设成本;二要强化合同履约,加强业主、总包方、监理方等各方协同,优化施工方案和作业流程,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尽可能加快实施进度,缩短建设周期;三要加强融资管理,深化银行机构合作,选择合理融资方式,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四要超前研究应对因疫情而带来的成本上升分摊、索贴等事项,坚决杜绝不合理诉求,尽量确保项目工程造价不超过控制概算。

新冠疫情给新能源开发企业带来的重要启示

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当前我国推行的能源电力应急管理主要侧重于行业内部安全生产领域,重点考虑企业自身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应急处置与管理。新冠疫情的暴发可说是给整个电力行业上了一堂生动的危机管理课。随着社会多元复杂发展,包括新能源在内的电力企业应更加注重公共卫生管理,不断健全办公区域和施工生产现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风险分析、预防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等系统性功能,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时保证生产经营秩序稳定。

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运维转型。与传统企业遭遇生存危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疫情期间云办公、在线教育、在线采购等供应不求,生产生活业态加速向数字化、线上化发展。风电、光伏项目由于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运维和管理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随着以“云大物移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电力行业的加速渗透,新能源开发企业应结合区域市场重点,大力推行“少人值守、无人值班、集中监控”的运维管理模式和“1对N”的集中经营管理体制,通过智能机器人、远程监控平台、大数据挖掘诊断等技术,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运维步伐,实现备品备件统一区域化管理调配,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运维成本,实现投资综合效益最大化。

科学谋划好“十四五”发展规划。当前新能源开发企业所面临和遭遇的困难除了疫情催化这一意外因素外,更多的还是与过去几年来新能源市场非理性竞争、无序开发、盲目扩张等“重规模、轻质量”的粗放型经营方式有很大关系。“十四五”时期,新能源行业将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平价和低价上网项目成为市场增量空间,这也符合社会降低用能成本的普遍预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能源开发企业要展现新作为,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总结好过去经验教训,谋划好未来发展路径,特别要重点统筹好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既要追求规模的扩张,也要保证项目的经济回报;二是开发与消纳的关系,项目的规划开发建设要充分考虑送出与消纳利用情况;三是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平价目标的实现不能以牺牲质量效益为代价,要在保证质量效益的前提下精准降本;四是国内与国外的关系,既要着眼国内市场,也要更大力度参与国际竞争,带动国内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更大范围“走出去”。

努力抢抓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机遇。2020年肩负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和决战脱贫攻坚的重任。在疫情得到控制后,为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预计国家会出台更加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基建投资支持力度,今年二至四季度整体投资增速有望反弹。新能源开发企业应抓住后疫情时代大发展机遇,密切关注国家电力产业政策,坚定绿色清洁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布局,加快新能源项目平价化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加大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以及储能等领域的投资开发力度,不断拓宽绿色低碳发展空间,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作出应有的贡献。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166万中标 华润电力发布西南大区贵州6个风电项目2020年度预试及检修中标公告
阅读下文 >> 时隔两周西门子歌美飒重启西班牙风电机组工厂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57974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