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11月中旬破土动工以来,GE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的建设有序进行。虽近几个月新冠肺炎疫情对项目施工带来了挑战,但总装基地在当地各级政府的沟通协调和支持下,已复工复产近两个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推进工程基础结构建设。同样位于广东省的GE海上风电运营和开发中心也于去年在广州正式成立,正加速开展适应中国海域特点的风机设计优化和研发工作。
打造适应中国海域特点的大兆瓦海上风机
将在揭阳总装基地生产的Haliade-X 12MW海上风机,是迄今GE出力最大、功率最强的海上风机。鉴于目前海上风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施工和支出挑战,Haliade-X 12MW的本土化组装生产和优化设计,将为解决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的前期投入、风场维护管理、平准化度电成本调整等问题起到积极作用,有效提高海上风电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全球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发展的大型化特征日趋明显,这也是实现集约化用海、降低初始投资和后期运维成本的客观需要。从技术领先性来看,按照IEC-IB的风速等级设计的“海上巨无霸”,特别适应多台风、全年风速分布不均的广东海域。机组能够承受70m/s的极限风速,在受台风外围影响期间能够维持更久的满功率运行,帮助业主提升全年的发电和经济效益。而融合优异的叶片空气动力学和材料科学的设计,加上数字科技的助力,Haliade-X 12MW大功率机组实现了行业领先的容量系数,即使在中低风速下,可比行业内对标风机多10%的满发小时数,在同等海域面积内,则能显著增加全场总容量,为风场未来的扩容留下充足的空间。
GE Haliade-X 12MW风机配套的LM 107米叶片采用碳钎维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除可以抵抗广东地区发生的最强台风等极端恶劣情况,还考虑到广东沿海的潮湿天气可能造成的叶片前缘腐蚀等挑战。GE应用最新的ProBlade前缘保护系统,使叶片的使用寿命大幅增加,维护周期延长,维护成本显著降低。此外,GE成熟的数字化风场运维技术有助于帮助风场实现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性能最佳化,通过远程运营、数字双胞胎、大数据分析及智慧运维等数字化工具帮助业主实时监测海上风电项目各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把握风机运行中所有细微环节的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制定出最有智慧的运维方案。将被动运维转为主动运维,有助于降低运维成本,为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发挥重要的作用。
持续推进供应链本土化建设
GE指出,中国正朝着全球第一大海上风电市场大步迈进,广东省是最具规模化发展潜力的区域,全省的装机容量预计将攀升至全国首位。海上风电的普及发展,相对应地要求本地在生产大兆瓦风机、优化风场运维成本和升级供应链整合能力等方面实现进阶,这也为引进国际先进风机制造及供应链配套等领域的合作带来了机遇。GE启动于去年的生产制造基地和运营开发中心,便是基于这一发展契机应运而生。
基于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对发展区域清洁能源,实现产业创新升级战略合作备忘录的相关规划,GE于2019年7月分别与揭阳及广州开发区签署海上风电投资项目,其中位于揭阳市临港产业园区的总装基地在当年11月中旬破土动工,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实现Haliade-X 12MW的组装生产。该型号的首台样机于去年11月7日在荷兰鹿特丹港发出第一度电,并于今年2月7日完成连续满发24小时,将单台风机单日发电记录提高到288MWh,标志着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的成功应用。
根据“十三五”规划,粤港澳三地将在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31%的目标,发展清洁能源更是打造绿色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处大湾区的广东省,则在《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中计划到2030年底,全省建成投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风电产业发展拉动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基于持续的技术创新,GE领先的海上风电技术将随着总装基地的开工建设,与位于广州的运营和开发中心形成协同效应,打造更贴近本地市场需求,更符合当地应用场景的产品,助力风机零部件制造、风电整机制造和风电场运营等海上风电产业链水平的提升,服务大湾区、广东省乃至南中国快速攀升的能源转型需求,助力清洁能源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