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工程师赵萍接受记者采访,关注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健康发展。
未来5年将是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变革的关键期,我国海上风电近几年才批量起步,现阶段应保持海上风电一定的补贴,并保证合理的市场容量,才能保障海上风电整体高质量发展。
“根据目前的成本测算,海上风电还难以在2021年做到平价上网。在取消国家补贴后,部分海上风电大省如广东、江苏等由地方接力支持海上风电补贴,但其他省如福建、浙江、山东等省份态度不明确。截至目前,各省份均未出台地方补贴政策。如取消国家补贴,而地方政府又不接力补贴,将给我国海上风电带来重大打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工程师赵萍带来了《关于多措并举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建议》等7条建议,她希望有关部委进一步研究海上风电补贴方式,平滑过渡,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记者:今年您带来了哪些议案和建议?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和思考提出的?
赵萍:我国海上风电近几年才开始高速发展,但已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截至2019年底,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约240万千瓦,累计装机约684万千瓦,招标未建设项目共2132.5万千瓦,容量巨大。
目前海上风电电价是0.75元/千瓦时,为了实现平价上网目标,2020年1月,国家发布《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据测算,到2021年海上风电项目核准上网电价可能会为0.45元/千瓦时,较2020年暴跌40%,这对风电行业尤其是海上风电将带来断崖式的影响。
如果海上风电电价下降幅度能够达到5%~8.3%,与欧洲水平相当,这个降幅是欧洲海上风电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后,直到最近几年才实现的。
我国陆上风电经过了十余年的补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化发展和技术进步,才实现了陆上大部分地区平价上网。而我国海上风电近几年才批量起步,技术积累不够,未来5年将是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变革的关键期,现阶段应保持海上风电一定的补贴,并保证合理的市场容量,才能保障海上风电整体高质量发展,否则会造成行业急刹车式萎缩,不利行业健康发展,影响国家能源安全。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装备还存在哪些不足?
赵萍:一是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起步较晚,在技术经验的积累上较欠缺。包括海上风电开发的风险评估、风资源评价、海洋水文测量、海底地质勘察等,与欧洲等海上风电成熟区域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缺乏符合国情的技术体系。近年来,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海上风电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还没有完全形成符合我国海上风电现状的技术标准、检测认证体系。
三是尚未形成完善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配套。缺乏成熟稳定的海上风电供应链体系,设备缺少长时间实践验证。核心零部件如主轴承、IGCT核心功率器件还并未掌握。
四是相较于陆上风电,海洋环境较恶劣。国内对海上风机基础、海底电缆、海上平台集成等技术研究较少。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和新基建将会给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赵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给电力设备行业造成进口原材料供应不足、项目执行难度加大等不利影响。风电设备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仍依托进口,如大容量机组轴承、部分电子元器件、叶片原材料巴沙木等,国外疫情持续将影响国内部分项目进展和技术交流,物资配套周期延长,按期交货风险等,同时国外风电项目执行难度进一步加大。但这既是风险也是机遇,将加速风电设备国产化进程,自主研发大容量机组轴承,提升电子元器件国产化率等。
新基建需要新技术。对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企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升级,原技术方案、原有产品升级能否适应新技术要求等。
记者:您觉得“十四五”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该如何发展和布局?
赵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整体产业规模不够集中。表现为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不够规模,发电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企业之间互为竞争、各自为战,对装备产业链健康持续发展不利;产业盈利结构有待优化;质量效益整体较差;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海上风电设备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大量设备运行经验积累。
从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分析,未来机组的大型化、智能化、国际化是行业发展趋势,应加大国内风电设备关键部件国产化支持力度,如海上风机轴承等;进一步加强智慧风场、智能风机研究;与国际标准对接,如GB对接IEC标准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等提高话语权。 在发展大型风机时也要关注小风电的发展。目前,通讯铁塔、公安消防、森林监控与防火、防汛抗旱、农牧业、边防海岛、无电区等领域都需要独立微电网的小风电、小光伏等发电设备。小风电、小光伏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全稳定、扩大中国影响力、增加外汇收入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