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上风电国家补贴将全面退出,后补贴时代对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和风机、基础及塔筒并列的三大主要硬件设备之一的海底电缆,该设备占海上风电总成本构成的10%左右。这一部分的降本空间在哪里,有多大?
全球海上风电成本与电价仍然不断降低,2019年法国、英国新近公布的海上风电项目最低中标价折合人民币分别达到了0.39元/千瓦时(2026年并网)和0.35元/千瓦时(2023/25年并网)。对比我国0.75元/千瓦时(2020年)的上网电价而言,该数字仍然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海缆的高技术含量,决定了其较高的成本造价。一组来自水规总院的数字显示:35kV的海底电缆的价格在60-150万元/千米之间,220kV海底电缆的价格为400-500万元/千米。
而与陆上风电不同的是,海上风电项目需要先通过35kV海底电缆将分散在场址内的风机所发电量汇集至海上升压站,再由海上升压站用220kV海底电缆送至陆上集控中心。从这个过程来看,海上风电的送出成本要远高于陆上风电,且项目离岸越远,海底电缆投资成本占比越大。
可以说,海底电缆成本的下降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材质、技术、组网方式、离岸距离等等,但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施工量的上升所对应的单位成本下降。
行业普遍预测,“十四五”期间随着我国海上风电的政策倒逼以及体量逐渐增大,我国海上风电单位千瓦造价将由当前的1.6万元降低至1.3万元左右,大概有20%左右的降本空间。
无独有偶,中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生校指出,目前我国1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群的送出系统度电成本在0.15元/千瓦时以上。如果装机规模达到200~300万千瓦以上,送出系统度电成本将下降至0.1元/千瓦时以下。
他还指出,在海缆方面以铝芯替代铜芯,绝缘材料国产化的情况下,海缆的成本造价也将有12%-18%的下降空间。这意味着,在我国海上风电开启规模化建设的进程中,海上风电各个环节的成本才能在“量”的支撑下逐步下降到行业可以承受的程度。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也是行业公认的降本路径之一。
据华东院测算,“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的电价水平要落实到0.5~0.55元/千瓦时之间,在集电线路和海缆价格领域,要通过优化场内及220kV集电线路布置、采用66kV集电线路、绝缘材料国产化及铝芯降低线路投资等方式来实现。而以上措施能降低项目整体单位千瓦造价400~500元。
未来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漂浮式动态缆、330kV海缆、高压直流海缆等技术领域都将是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