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的济南,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连续半个多月的阴雨连绵让这个有“新四大火炉”之称的城市异常闷热。而这种“桑拿天”对伊莱特锻造车间的工人们来说,可真是再“酸爽”不过了,身前20米是一千多度火红透亮的钢坯,身后20米是卷帘门外又潮又闷的热风,在车间里站上两分钟就会满身大汗、后背湿透。
在这样的天气里,一个特殊的“访问团”来到了伊莱特,他们是华电海坛海峡300MW海上风电项目的业主、主机厂、塔筒厂的三方领导,率“团”的是华电(福建)风电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罗志伟,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协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希望伊莱特能在一周的时间里交付3套6件海上风电基础段法兰。

高规格“访问团”——华电(福建)公司、中船海装公司、福建一帆公司
基础段法兰是海上风电桩基和上部塔筒之间的连接部件,对海上风电项目来说,没有这个部件,打好的桩基不能用,造好的塔筒也不能安装,可以说是整个项目的瓶颈节点之一。
接待罗总一行来访的是伊莱特董事长牛余刚和营销副总裁尚玉兴等人,罗总详细介绍了海坛海峡300MW项目的情况,作为华电集团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其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但是按照目前各方面的进度,要想按期完工,这6件基础段法兰则必须在8月中旬交付。
众所周知,国内海上风电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不同于陆上风电的是,海上风电对施工“窗口期”的要求更为严格;尤其是南方海域,相比北方海域,还多出了台风期的影响;再加上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的延误,导致目前国内海上风电所有相关方都在抢抓工程进度。
海上风电法兰正常的生产周期是3-4周,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从签合同到交货至少要40天以上,这个项目此前经过营销副总裁尚玉兴的协调,已经从合同原定的日期向前调整了20天,在当前订单爆满、生产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这20天已经是极限中的极限了,现在却需要再往前赶13天,还不能影响其他订单的交期,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听了罗总的介绍,牛余刚董事长立刻与生管中心进行了沟通,并表示:只要能留出工艺必须的时间,工期我们来想办法,一定赶上21日的船期。得到这个答复,“来访团”感激不已,甚至当场表示,要给伊莱特发特别项目奖金,被牛总谢绝了。
自去年风电抢装以来,这已经不是伊莱特第一次拒绝客户的“美意”,伊莱特一向的原则就是珍视战略合作、长期合作,答应客户的事情一定办到,办不到的事情也一定实话实说。就这样,一场用一周时间交付大型海上风电基础段法兰的战斗在伊莱特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