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16日,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0)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主题为“引领绿色复苏,构筑更好未来”。自2008年首次在北京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12届,成为北京金秋十月国内外风电行业争相参与的年度盛会。
本届大会历时三天,组织了20余场精彩论坛和各类活动。其中,CWP2020企业家论坛于10月14日上午召开。
以下是企业家论坛发言嘉宾精彩观点摘要:
张滨泉:呼吁对风电设备提出更加严苛的标准要求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作为一个风电开发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开发的方式要有所调整。第一是利用小时数,不管是风还是光,都要有一定的提高,对风速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大规模上了光伏以后,恐怕还有限电交易或电价的问题,项目按照老的投资管理的规定恐怕就不大适应了,要找风资源好的地方,能够承受一定的限电和电价调整的压力,开发项目的原则要要有所调整。
第二关于并网的技术,并网是风电开发商、设备供应商和电网共同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并网的技术必须有大幅度的突破,一个方面要建电网友好型,另一方面是风电要面对调度方式和电能质量管理方式,我相信电网公司很快会有巨大的革命。
第三从开发商角度来讲,对风电设备供应商要提出更加严苛要求,我们开发商想提出一个倡议,要设定一个设备的门槛标准,如对设备故障率不能满足条件的,就要给你发一个红牌或者黄牌。在以后风电大规模发展情况下,我们对可靠性要求、设备故障率、功率曲线性能的要求要大大提高,只有更好的设备才能入围。
张晓朝:要从思想意识中树立环保观念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
风电可持续开发和环境保护并没有有矛盾,无非就是怎么做的问题,作为风电的开发者,你跟生态如何协和,跟电网怎么友好,实际上是技术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过程,实际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把一个风电厂变成一个很著名的风景区,华能、龙源、协和都有,风电厂能跟自然更好的结合。我想强调的是,所有风电开发商或者制造商,思想意识中首先要树立对于生态保护的观念,如果你在思想意识中没有,你的任何行为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马锁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要和电网规划衔接
北控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总监
风电行业如何发展来实现碳减排的目标呢?按照2030年和2060年的目标,整个国家肯定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划,同时各级政府执行规划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我们做的规划一般来说都会提前完成规划。
除了能源主管部门做好总体规划之外,这个规划一定要跟电网的规划衔接。要避免前些年新能源规划和电网规划不衔接造成的很高的弃风限电率,如果再出现那样的情况会造成整个行业大起大落,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关键是要做好两个规划的衔接。
陆一川:未来风电在电力上市场上比光伏更加有优势
协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在可再生能源的市场总量有限的情况下,风电是需要和光伏去PK的,但降价的空间是不如光伏的,未来又会在同一个电力市场上去竞争。但是如今市场空间的容量有一个这么大幅的增长,而且从“十四五”的情况来看,每年得投将近一个亿的可再生能源,这样一个速度高歌猛进之后,光伏的一些劣势会表现出来的,它会在未来电力市场上,价格会被打的非常非常低。
原来我们认为光伏是在白天发电,那白天电价就应该是高的,所以它在价格空间上比风电要更加的有竞争力,但是如果光伏真的以每年七千万千瓦速度高歌猛进五六年,这个优势马上没有了,五六年以后风电在电力市场上会比光伏更加有优势,彻底改变了我对风电行业未来发展空间的预期。
褚景春:整机厂商和部件厂商还有很大的降本空间和责任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们风电产业,尤其是我们装备侧,如果想成为主力军,必须得给市场提供低成本的产品,这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同时还需要科技创新,我们走过了这些年自主创新的历程,风电度电成本已经比10年前下降了将近一半还多。下一步还是要在科技创新方面推进陆上、海上机组的大型化、智能化、智慧化。
同时也要行业携手,我们给业主提供的解决方案也应该是更绿色、更低碳。我们在座的主机厂商和零部件商之间的技术合作应该要打通,未来要想实现产品的竞争能力,核心是把成本降下来。部件跟整机厂还有很大的空间和责任,大家之间科技创新、产业战略合作来共同推进,不仅靠着技术进步,我们通过合作也要把成本进一步降下来。
金孝龙:行业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创造一些条件
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作为整机厂的一个从业者,在“十四五”我认为是最艰难的一个时期,因为各方的博弈还没有形成共识,我们即使通过技术进步把成本降下来了,但有一些政策性的东西又把成本增加上去了,如现在很多地方提出来开发风电要配20%的储能,我们刚刚进入平价,储能就意味着增加成本,这个成本是不是能够被开发商所接受和消纳?
还有海上风电,说好的五年过渡期,明年、后年就没有了,地方政府是不是接受接棒国补?地方发展政策会是什么样?虽然从长远角度来说这个行业一片辉煌,但我们怎么样确保整个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随着竞争的加剧和规模容量的扩大,成本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几年正好是我们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的过程,我们需要一定的市场容量,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需要政府积极的为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些条件和过渡的政策。
肖帅:风电设备发展必须要靠技术创新
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今天北京宣言对咱们风电行业绝对是一个利好,提到“十四五”期间是每年装机5000万,对于设备厂家来说是利好,但是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呢?我觉得需要从两个方面布局。首先是从产能方面布局,提升要做大量的工作,来保证供应链,来保证产能。最重要的是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是未来我们风电主机的必由之路,未来肯定要降成本,怎么降成本还是靠技术靠科技,未来的风电设备的质量、可靠性的提升,怎么提升?还是靠科技进步。
曹志刚: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机制保障
新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曹志刚
德国在2019年的全网发电量里,风电发电量占到24.67%,光伏占了9%,加起来达到34%,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风、水、光、火、核不同能源之间协同的平衡,还有源网荷储之间的平衡,走在我们前面的丹麦和德国给我们打了一个样,相信技术上不是障碍。但机制上面有,最近我们看到还有一些地方打算出台保障小时数,劣币驱逐良币。其实有很多机制和政策可以保障可再生能源有很好的发挥,可以做很好的调节和支持。这在技术上面没有障碍,但是需要机制保障,需要行业共同呼吁,需要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实现2030、2060目标。
田庆军:“三驾马车”足够支撑年均5000万的开发容量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田庆军
每年风电装机量要想实现5000万,具体细化一下,可以分配到中国风电资源的三驾马车。第一驾马车就是传统的三北地区的高风速地区,初步算了一下至少在100亿千瓦以上,排除一些不可开发的因素后,总体上数量是足够的;第二驾马车是中东南部低风速区域,这块市场未来至少也有8到10个亿的市场空间,而且这块是新兴市场,分散式一旦起来,中国风电在中东南部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第三个就是海上风电,也是实现年均5000万千瓦的三驾马车里面的重要的一环,可能会因为后年开始平价,前两年可能会发展的慢一些,但是随着技术和体制的突破,都为海上风电将来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这三驾马车足够支撑年均5000万的开发容量。
张启应:风电不仅产生清洁能源,还能提升工业水平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做风电非常复杂,涉及到空气动力学、材料力学、机械、电子等等,可以代表整个工业界,如果风电做起来,我们可以说我们是个工业强国,控制系统、大数据等各个方面都会很强。相比太阳能只带来了清洁能源,风电还提升了我们整个中国工业界的水平,让我们材料技术、轴承技术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多少年前我们连变桨轴承都做不了,今天我们竟然能出口了,第一次做铸件的只能从德国进口,现在中国有20家企业都能做高品质的铸件,甚至中国已成为全世界铸件的供给点。风电是一个产业链,带来的贡献是巨大的,带来的不只是清洁能源,也带来了很多工业和技术进步,从这个角度风电我们一定做的更多。
托马斯·凯勒:中国供应商伙伴让我们所受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
今年对中国和全球的整机企业来说都是有供应方面的压力,主要是疫情和抢装的原因。维斯塔斯在全球81个国家都有装机容量,很多国家本土都可以制造,所以我们可以平衡,市场给不给补贴对我们来说没有特别大的影响,我们目光放的非常长远,对于自己供应链,我们保证只要做的承诺都能够兑现,都是长期的承诺,不管市场到底是往上走还是往低走,我们的承诺都没有问题,这是互补互惠的。但有时肯定出现问题,像新冠的年份就比较糟糕,我们的供应链恰恰是危机之年暴露出了一些缺陷,但我们的中国供应链非常强,快速在新冠影响之后就把我们损失的生产时间找补回来了。
王贵轩:舍弗勒全球最大的大轴承生产基地已落户南京
舍弗勒大中华区工业事业部总裁
我个人不太喜欢抢装这个词,老给我带来一种恐慌的感觉,为什么恐慌呢?因为突然政策要调整,调整之后带来了抢装问题,让底下供应商去扩产,那建起来之后市场没有怎么办?在政策持续性需要改善的情况下,对供应商是一个很大问题,非常感激总书记给我们定了2060年的目标,给了我们40年的计划,可以长远的计划这个行业,所以我非常支持今天的北京宣言,给行业带来信心。我们今年在南京投了1.2亿欧元,大约10亿人民币,建了一个全新的大轴承厂,那是我见到的最棒的、最好的,也是最先进的轴承生产线,于是舍弗勒南京就成了舍弗勒全球最大的大轴承生产基地,所以我们是有准备的,为了后面40年做了不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