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第1000台风电整机正式下线。进军风电领域14年来,中车株洲所年产整机交付数量最高只有400台,而今年将达到1179台,创历史最高纪录。
从400台到1179台,单就数量来看并不抢眼,但换个场景来看,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企业有效生产时间缩短、产业链供应经受重大考验,另一方面,今年是整个风电行业的“抢装年”,订单需求骤增,交付时间紧迫,对企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
克服多重不利影响,中车株洲所风电产业正在奋力冲刺100亿元年产值。
多重压力下,快速达产交付
今年来,受新冠疫情和行业“抢装潮”的双重影响,新能源产业风电板块面临严峻考验,全行业都处于以供定产、以产定销的紧张状态。
市场需求强势,产能却出现瓶颈。要知道,去年,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的风机月产能仅90台,全年交付数量245台,而今年一季度在手订单已近千台。
场地面积制约、人员技能不足、原有设备老旧,全公司生产制造亟需提升交付能力,另一方面,行业整个产业链的供需关系剧变,部分关键部件供不应求,供应商产能饱和,其中叶片尤为严重。
迎难而上,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以及温暖企业行动支持下,中车株洲所快速组建由高级别专家领导担当主力的风电对口帮扶支持组,以周为频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率队拜访客户和供应商,协调解决项目交付和瓶颈物料供应问题。同时,在宁夏中卫、内蒙古鄂尔多斯新增2个生产基地,改造位于高新区的现有厂房,导入精益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产能保障交付。
供应链协同机制发挥作用。为了做好风电叶片保障,中车株洲所旗下时代新材打响“蒙西大会战”等专项工作战役,蒙西工厂全力为株洲所风电事业部供货,7月产出叶片338支,到了9月,这个数字变成了443支。
“目前,我们的风电产能已由90台/月成功提升至140台/月,足以保证今年的订单交付。”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制造中心副主任周意普介绍,与2019年相比,单位面积产能提升4.8倍,人均产量提升1倍,全年将实现单台制造费用下降22%的奋斗目标。
延长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持续增值
当前,我国已明确“碳中和”的目标时限,能源发展正处在向绿色、低碳转型的窗口期,而国内已开发风能资源不到蕴藏量的5%,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公司产品的技术和性能优势,始终处于行业前列。”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技术中心主任万宇宾介绍,作为国内高海拔机型的领军企业,公司牵头编制并发布了《高海拔型风力发电机组》国家标准。依托株洲所在轨道交通电传动领域雄厚的技术沉淀和专业制造平台,公司精心打造2MW、2.5MW、3.xMW和4.xMW四大成熟产品线,机型型谱齐全。
去年,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的国内陆上风电在手订单总量排名全国第4。截至今年一季度,中车株洲所风电累计已签订单4000余台,分布于全国102个风电场。
与此同时,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已全力打造智能运维服务等5大平台,以及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保障等6大体系,整合开发建设、设计制造、运行维护三大板块资源,完成了风电产品从初期到后期的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
“不同于火电、水电,风电产业较为分散,在提高发电效率、防控风险、挖掘潜力等方面,更依赖于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监控和运维服务。”万宇宾说。而中车株洲所已建立起的全周期管控系统平台,已在风电产业的后市场领域抢占了先机。去年,该公司在风机全生命周期运维板块的产值已达到7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