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华能和西门子能源股份公司签署了华能西门子广西北部湾海上风电产业大基地化开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广西北部湾海上风电可开发容量达到3300万千瓦。广西尚未有海上风电项目被核准。
中央财政补贴大门关闭之后,广西正在不遗余力地拓展海上风电产业合作。
9月底,广西印发《广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培育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海上风电产业,以风电开发和配套产业链建设为重点,以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和海上风电产业园为核心,带动风电装备制造业及海上风电服务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双园三中心”发展布局。
到2022年,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初步构建,力争年产风电装备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以上,初步建成海上风电装机容量50万千瓦以上。
发电巨头入场
各大发电集团敏锐地捕捉到了广西海上风电市场的机会,并加大了资源获取力度。自2019年开始,华能、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大唐等能源央企一把手相继拜会广西主要领导,以寻求深入合作的机会。
其中,国家能源集团旗下主力发电上市公司国电电力于去年9月与广西北海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国电电力将在北海投资建设新能源、港口、高新科技、海洋经济等产业,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分期投资开发总计51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项目,首期建设1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
今年9月,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与广西防城港市签署了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协议,该项目将以海上风电为核心,打造包含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上风电产业融合、陆上风电及光伏等内容,形成海上风电产业链。
正在加快“两线”“两化”战略布局的华能,也在广西力推海上风电一体化开发模式。去年9月,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拜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鹿心社表示,广西将海上风电作为清洁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并赞同华能提出的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开发的观点和思路,争取把海上风电打造成面向东盟国家的标杆产业。
华能已经联手西门子,准备深入布局广西海上风电。据《钦州日报》报道,11月11日,广西、华能和西门子能源股份公司签署了华能西门子广西北部湾海上风电产业大基地化开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包括北部湾风电总装基地、部分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及延伸产业项目三部分。项目总投资约1100亿元,设计年产值约300亿元。
除了发电集团,当地政府也在加快装备制造企业的招商工作。今年9月底,中船广西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南翼项目在2020年“湾企入桂”推介会上签约,该项目由中船广西公司与深圳赤湾胜宝旺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总投资15亿元。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装机总容量为15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导管架及组块生产制造、4万吨级海洋工程导管架及海洋平台组块制造的能力。
能否达到预期?
按照测算,广西北部湾海上风电可开发容量达到3300万千瓦,到2030年计划开发容量2000万千瓦,其中“十四五”开发500万千瓦,“十五五”开发1500万千瓦。
广西以庞大的海上风电装机规划,吸引了多家发电集团及装备制造企业提前卡位,并希望以“资源换产业”发展海上风电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但随着中央财政补贴退出,新增海上风电项目的收益率将大打折扣,这将对发电企业的开发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以“资源换产业”的发展模式很有可能不及预期。
今年1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明确自2020年起,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由地方按照实际情况予以补贴。
截至目前,广西尚未有海上风电项目被核准,这也意味着广西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开发的500万千瓦、“十五五”开发的1500万千瓦项目均得不到中央财政补贴。
由于海上风电尚未实现平价,项目投资成本仍处于高位。在失去中央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将决定海上风电的市场规模,但目前广西尚未公布海上风电的补贴政策。
广西海上风电起步较晚,直到2019年底,中广核防城港测风塔项目才建成投运,这是是广西首座海上风电测风塔。今年9月,华能广西海上风电漂浮式测风塔投运,华电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测风塔正在建设中。
测风塔的作用在于获取规划海域的测风资料,这是国家能源局批复海上风电规划时重点审查的内容,也是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依据。今年9月28日,《广西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通过专家评审,目前尚未得到国家能源局批复。
此外,有广西当地人士表示,广西本地消纳能力有限,并不足以支撑2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他认为“十四五”期间,广西海上风电最多投产300万千瓦海上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