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正在奋力打造海上风电平价的密钥。其绿色发展之路在长江经济带也独树一帜。
倒计时39天,GDP万亿俱乐部预备队员南通正发力狂奔,做最后冲刺。
去年,江苏南通GDP以6.2%的增速提升至9383.4亿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该市又明确提出“确保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发展目标。
如果南通冲刺成功,长三角地区GDP超万亿的城市将至少达到7座,继续大幅领跑全国。
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翼,与上海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在能源领域,南通则以“中国海上风电之都”的身份广为人知。
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赴南通考察时,对南通构建生态绿色廊道的做法表示肯定。
在“30· 60”碳中和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他鼓励南通要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中国海上风电发源地之一,南通目前装机容量约占全国1/4,并初步形成从整机与零部件制造到研发、施工、运维、设计等的风电全产业体系。过去11年里,该市与英国、荷兰、丹麦等国遥相呼应,共同推动全球海上风电产业规模化发展。
不过,今年伊始,国家明确将于2022年取消对海上风电的中央财政补贴。如果得不到地方政府补贴支持,这个新兴产业或将面临灭顶之灾。但海上风电第一大省江苏的政策动向依然扑朔迷离。
这一次,南通将如何打响绿色发展的绝地反击?
海上黄埔
在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史上,南通扮演着黄埔军校的角色。
早在2007年,国家层面就已开始谋划在南通如东率先建立中国海上风电的“根据地”。
当年6月,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与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一班飞机上巧遇。当飞机接近南通上空时,李源潮透过舷窗,指着远处近千千米的海岸线说:“江苏应该积极利用资源开发海上风电,海上风电还可带动装备制造业等诸多产业。”
二人达成共识。一个月后,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江苏如东海上示范风电场建设的会议纪要》,明确拟由中广核与龙源电力合作,在南通如东建设3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彼时,丹麦等欧洲国家已抢先进入海上风电的规模开发,中国则被远远抛在身后。即便是两年后建成的中国首个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也不具备商业化运行的推广价值。
与上海一江之隔的南通,接过对这个新兴行业进行商业化尝试的重任。
2009年6月,龙源如东3万千瓦海上(潮间带)试验风电场正式开工,拉开南通海上风电建设帷幕。
龙源电力在时任总经理谢长军带领下,确定“从潮间带起步,由近及远逐步向近海(50千米左右)延伸”的策略。该项目便是这家未来全球最大风电开发商“下海”的最初尝试。
一年后,16台风机全部竣工投产,实现全球海上(潮间带)风电场零的突破。
明阳、联合动力、远景、上海电气、海装、三一重工、金风、华锐等8家当时主流风机制造商同台竞技,共同成长。彼时,这些中国风电整机商已实现陆上风机的国产化逆袭。但技术含量更高、产业链更复杂的海上风电向他们提出新的国产化挑战。
南通为海上风机国产化提供最初的土壤。如今,这些整机商已从这座中国海上风机的黄埔军校出发,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受到历练的不只是国产风机商。在龙源电力带动下,各路开发商蜂拥而至,掀起海上风电建设热潮。这些开发商中,除了华能、国电投、三峡、中广核、江苏国信等央企和地方国企主力军,还不乏协鑫等跨界民企巨头的身影。
开发浪潮搅热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上海电气、海装等整机商相继投产装备基地,明阳叶片在此下线,南通本土巨头中天科技开辟海缆新蓝海,新兴的海力风电掘金风电塔架市场......
身处行业寒冬的南通造船业也迎来新机遇。南通海洋水建、南通中远船务等老牌船企纷纷下水海装船。龙源电力则牵手振华重工,成立龙源振华,专属打造国内最先进的海上风电施工设备和专业团队。
基于“三北”地区弃风限电的教训,南通海上风电在发展过程中将电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今年7月,江苏如东通海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转入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该项目预计明年10月份全面建成投运。届时,如东海上风电送出能力将增加200万千瓦。
四年前,南通市政府曾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签署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于“十三五”期间投入225亿元。同年,1000千伏淮上线特高压输电工程南通段验收。
这些海上风电送出通道为行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今年6月,南通海上风电已建成145万千瓦,占据全国总量的1/4,其规划建设容量约达600万千瓦。
然而,这场如火如荼的海上风电大开发在去补贴的风暴中蒙上阴影。但就海上风电发展情况来看,业界普遍认为实现平价大约还需五年时间。
站在十字路口的南通试图奋力一搏。5个月前,2020中国(南通)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大会召开。会议发布的《南通打造风电产业之都三年行动方案》宣称,将多措并举,招引更多风电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商入驻。
大会上,南通(如东)风电母港装备产业基地揭牌。这个目前国内唯一的海上风电母港,试图对标丹麦埃斯比约,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后者是欧洲海上风电第一港,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风力发电和设备生产与出口以及技术研发基地之一。
南通寄望于以产业集群来率先实现平价。但这个老牌根据地能否引领中国海上风电加速穿越后补贴时代最初的阵痛期,还是未知之数。
绿色先驱
南通正在奋力打造海上风电平价的密钥。其绿色发展之路在长江经济带也独树一帜。
不久前,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期间召开第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作出“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的重要指示。
在2016年的第一次座谈会上,他就曾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
两年后的第二次座谈会上,他进一步作出阐释:“共抓大保护和生态优先讲的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前提;不搞大开发和绿色发展讲的是经济发展问题,是结果;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侧重当前和策略方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调未来和方向路径,彼此是辩证统一的。”
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南通发布《南通打造风电产业之都三年行动方案》。该方案除了明确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上风电运维两大基地,还提出“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培育”的发展要求,试图以海上风电为基础,构建绿色发展的海洋经济生态圈。
根据方案,南通将培育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利用海上风电及海水就地制氢,通过海洋运输送回陆地或直供海上石油平台炼化。
同时,培育海洋牧场项目,鼓励海上风电场内安装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在区域内形成高度融合的海洋养殖生态链。
南通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推动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的重任。
继联大讲话后,总书记在几天前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中重申了“30·60”碳中和目标,即中国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海上风电被视为东南沿海地区碳减排的一支生力军。尽管海上风电在中国目前能源结构中占比尚微,但沿海各省对这一未来主力能源之一已明显加快了建设步伐。
此时,中国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不久前公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城市排名显示,重庆超越广州,坐稳仅次于上、北、深的第四把交椅。今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西南省份的崛起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更是势不可挡。
但西南地区属于西电东送工程最初确定的战略输出地。随着西南省份因经济发展而加速从能源输出地向输入地转变,原有的西电东送格局受到挑战。
今年爆发的“白鹤滩之争”即是这一变化的反映。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与云南交界的金沙江上,是在建的全球第二大水电站。按照原计划,白鹤滩将配套建设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两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满足华东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然而,今年3月,四川、重庆联合上书国家能源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由,请求将白鹤滩水电站全部留在川渝电网消纳。云南也随即提出分取300万千瓦电力的请求。
国家能源局最终没有支持川、渝、滇三地的诉求,但“白鹤滩之争”掀开了新一轮电力大博弈的盖子。
江苏作为此次“白鹤滩之争”的另一方主角之一,急需通过发展海上风电来保障自身能源安全。
如前所述,南通海上风电通过外送通道滋养着江苏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海上风电成为沿海地区畅通能源国内大循环的一把利器。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之一。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合计经济总量高达23.73万亿,占全国总量的近1/4。
在2019年全国17座GDP破万亿的城市中,长三角地区独占六席(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南通、合肥也紧随其后,将GDP破万亿确定为今年的奋斗目标。
能源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海上风电不仅为长三角地区提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还为海上风电在该区域蔓延奠定产业基础。
总书记考察南通期间,专门来到南通博物苑中的张謇故居吊唁。在近代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这位南通籍晚清状元敢为人先,投身实业以救国,成为中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
如今,中国又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南通这个绿色发展的先驱将为新时代的中国提供一份怎样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