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看资讯 >其他消息 > 远景的碳中和棋局

远景的碳中和棋局

2021-04-28 来源:能源杂志作者:能源杂志 浏览数:632

4月22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4月22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重申了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策是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并表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
 
 
  而就在几个小时之前、1000多公里外的上海,远景科技集团(以下简称“远景”)在油罐艺术中心发布了公司首份碳中和报告与碳中和时间表,以及最新零碳软硬件产品。
 
  在这个曾经的化石能源地标、如今的艺术中心里,远景CEO张雷向全球宣布:公司将于2022年年底实现全球业务运营碳中和,2028年年底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远景也因此成为承诺最早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的中国公司。
 
  而这也只是CEO张雷和他的远景在碳中和赛道上的“再进一步”。远景给自己设定了更具挑战的目标和路线图:“在自身率先实现碳中和的基础上,赋能合作伙伴加速碳中和,助力构建零碳经济体系”,张雷表示。
 
  此时,距离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庄重宣布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整整过去了7个月。这7个月的时间里,“碳中和”概念席卷了中国经济的每一个角落,而能源领域受到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4.3%。在化石能源消费基数庞大的中国,企业的碳中和路径注定并不会轻松。风电与光伏现阶段的“平价”更多指的是固定投资成本,并没有考虑波动性出力造成的电网平衡与消纳成本。以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为支持的碳中和路径,面临着系统成本大考。
 
  在改写了风电行业游戏规则、为封闭且壁垒深厚的能源行业引入互联网思维之后,远景想要再一次站在零碳技术的领跑位上。只不过这一次,张雷想做的更多——跳出能源圈,为更广泛的政府、企业、园区、交通甚至是每一个人提供碳中和的解决方案。
 
  2022年碳中和:最大胆的方案与最理性的路径
 
  2020年远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7,255吨二氧化碳(“基于位置”测算)。其中电力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总排放量的80%以上,其次为蒸汽和热力,约占13%。要想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电力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
 
  如果以业务条线来看,远景AESC的碳排放占集团总排放量的绝大部分——87%,其次就是远景能源的碳排放量,占到12%。其余为远景智能业务的碳排放。而远景在电动方程式赛场上的远景维珍车队,已经在2020年获得碳信托(Carbon Trust)的碳中和认证,成为电动方程式赛场上首支碳中和车队。
 
  如果将碳中和的范围扩展至“范围三”——也即包含了公司上下游活动的碳排放,2020年超过95%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远景价值链间接排放。其中远景能源板块的范围三排放占集团全部范围三排放量的84%。
 
 
  这样看来似乎有些矛盾:远景AESC和能源业务庞大的碳排放对应着的是远景对于风电、AESC乃至储能业务未来殷切的期盼。2020年10月,就在中国宣布“30·60”目标之后不久,远景CEO张雷就宣布到2023年,风电在中国三北高风速地区的度电成本将实现0.1元/度,发电侧储能的度电成本也将达到0.1元/度。
 
  更低的风电、储能成本是中国以最佳经济效益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但如果两者的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碳排放,对远景来说,无疑又是不可接受的。
 
  对此,远景也公开表示,2022年的运营碳中和将充分利用自身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碳管理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不断提高能源效率,增加绿电消费比例,最终高效、低成本地实现碳中和。
 
 
  远景2022运营碳中和行动路线图及减排潜力评估
 
  可以看出,采购绿电是远景实现2022年运营碳中和的主要方式。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往往会主力采用购买绿电或绿电凭证的方式来实现碳中和。不仅因为这是最具可行性的方案,更因为这是当前更具性价比的方案。
 
  在远景的计划中,中长期的碳中和将逐渐转向更直接的可再生电力使用方式,在有可能部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地区,充分利用远景自身的分布式与储能解决方案,提供绿色电力,实现清洁电力自发自用。最终目的是将主要电力来源过渡为可再生能源投资或直接购电协议,尽可能减少绿电证书的购买。
 
  当我们把视线投向“范围三”的碳排放,针对难度更大的全价值链减排,远景计划从内部产品优化和帮助外部供应商低碳转型双管齐下。
 
  产品制造方面,远景一方面优化产品设计提升能效、降低排放;另一方面也将采购更低碳的原料,尽可能使用可循环或再生材料。外部供应商方面,远景希望利用自身的零碳解决方案协助其探索可低碳转型的机会。
 
  不难看出,提升绿电的易得性和经济性只是远景在自身碳中和努力中发掘出新机遇的一隅。张雷说:“零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带来了一个无比广阔的市场,在无数的应用场景中都孕育着创新的机遇。”远景正努力把碳中和做成一份有利可图的“好生意”。
 
  这并不是什么难以直言的小心思。实际上,如果碳中和不能孕育出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反而会成为阻碍最终“30·60”目标实现的问题。
 
  远景在探索自身碳中和的过程中,在软硬件领域都有了相应的创新。通过打通生态进而实现了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的创新,最终研发出了覆盖碳管理、能效、可再生能源开发、绿证与碳交易等领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以碳管理为例,“远景方舟”智能碳管理系统提供了全流程、端到端的碳解决方案。它不仅可以试试检测企业或机构的碳足迹、自动生成碳排放报告,还可以模拟、优化减排路径,最终直接通过采购绿电、绿证、碳汇服务,一站实现碳中和闭环。
 
  在《圣经·创世纪》记录的那场大洪水中,方舟拯救了大地上的生物免于灭顶之灾。几千年来,信仰基督的人们从来没有放弃寻找方舟的线索。
 
  如今,地球与人类又一次处在了决定命运的关口。这一场“洪水”或许不会很快来临,但远景已经为此准备,希望和零碳伙伴们一起造一艘“方舟”。
 
  远景的新伙伴
 
  在远景公布碳中和报告近1个月之前,3月29日,远景和红杉中国宣布将共同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碳中和这个风口已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参与其中。
 
  在远景4月22日“零碳伙伴日”的现场,红杉中国同步发布了一份《迈向零碳——基于科技创新的绿色变革》报告。报告不仅提出了碳中和背景下可加速商业化落地的十大技术方向,还提及了红杉中国十大碳中和未来行动方向。
 
  与以往不同的是,红杉资本与远景想要把碳中和的风口吹向更多的合作伙伴。
 
  在各自发布了零碳报告之后,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与张雷一同发起了“红杉中国&远景「碳中和关键技术」生态伙伴计划”—— 该计划涵盖“3+N”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一份突破性碳中和技术报告,一份碳中和技术创新英雄帖,一套技术应用落地生态体系,以及N场不定期活动。
 
  张雷表示,远景和红杉将在零碳技术产业园等方面积极构筑应用场景,用创新手段做好科技攻关,赋能创新企业,助力构建零碳经济体系。
 
  与合作伙伴一起协作,对于远景来说并不陌生。只不过这一次,远景的合作伙伴将跨越发电企业、能源公司的圈层,迈向全社会的各个单元。
 
  碳中和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变革。每一家企业、每一片园区、每一个城市、乃至每一个人都可能需要不同的碳中和路径。
 
  在远景为微软大中华区的办公区提供的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楼宇解决方案中,就充分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了分布式储能、屋顶光伏、电动汽车充电、人体舒适度等多个维度。最终实现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和碳排放的减少。
 
  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侯阳博士在“零碳伙伴日”做了主旨发言。侯阳博士分享了微软零碳转型的承诺与践行,他表示:“微软与远景在能源、物联网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共识,未来还将围绕数字化创新与碳减排,持续深化我们的合作关系。我们希望有更多伙伴加入,为建立可持续的零碳发展共同努力。”
 
  随着政府和越来越多的企业承诺采取碳中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创新来实现未来的净零产业生态系统。
 
  在支持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中,远景一直希望帮助客户实现低碳化目标。随着碳中和基金以及“碳中和关键技术”生态伙伴计划的成立,远景也将吸纳更多合作伙伴,同时扩大自身零碳技术赋能的影响力,为产业迈向净零奠定基础。
 
  从可再生到零碳技术
 
  “远景一直是技术先锋,引领可再生能源成本变革。但即便是在新能源成本显著低于化石能源成本的现在,我们要做的还远不止于此。”张雷说,“远景要从技术先锋变成大家的伙伴,帮助成千上万的企业实现零碳转型。”
 
  2022年实现自身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碳中和、2028年实现全价值链的碳中和,这个看起来有些激进的承诺对于远景来说,最大的意义不止在于展现其碳中和的决心,更是对其一直以来绿色科技的一次系统梳理和总结。
 
  2019年,张雷提出“风电、光伏和储能是新煤炭,动力电池是新石油,这时能源系统将变得碎片和随机,需要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结合,组成新电网。”
 
  以风电起家的远景在2020年全球整机厂商排名中超过老牌劲旅西门子,跃升至全球第四,从“风电黑马”晋升市场龙头的过程中,远景一直以“软件定义硬件”,打造差异化的智慧风机。而在资本一直追逐大风机和海上风机的过程中,远景始终坚持“更高发电效率,更低度电成本”的原则,并着力根据不同的风资源定制设备。
 
  成立14年后,远景全球已经有超过12,500台智能风机并网,累计输出清洁电力超过150,000GWH,超过北京市2020年全年用电量,节约标煤1800万吨,累计减排1亿吨二氧化碳。
 
  一方面是规模的扩张,另一方面是更多的风机以更清洁、低碳、高效地方式产出清洁电力。遍布机身的传感器、基于云平台构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智慧风场操作系统……远景不断成熟的技术让风电成本下降速率始终站在行业前列。
 
 
  在不断以创新技术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侧成本的同时,远景也在持续引领风光系统协同成本的降低。远景智慧储能产品具备电芯、BMS、逆变器、EMS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制造、测试能力。目前已投运用户侧电源侧项目超过100个,2021年预计交付200万千瓦时。“储能的本质是交易,会交易的储能才会代表未来。”远景对于储能的定位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远景智慧储能产品离不开多年风光系统管理积累的经验和自身丰富的智能物联技术优势,更离不开对AESC的并购。
 
  动力电池是远景对“新石油”的预判:“当电池取代传统汽柴油为汽车动力时,尾气排放可以达到绝对的零碳。”远景AESC 11年来一直在推动尖端锂电池的发展,为全球近6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清洁动力,也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动力电池。更让人惊叹的是,远景已经把解决绿色出行的痛点思考到了更深的一步。
 
  就在发布碳中和报告的同一天,远景在“零碳伙伴日”活动上发布全球首台绿色充电机器人摩奇(Mochi),同时宣布该产品将于6月开始量产并投入市场。
 
 
  这个兼具了智能驾驶和自动充电功能的机器人可以在停车场等场景中听从电动车主的召唤,自动前往充电,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车桩分离”,解决充电设施资源不足与利用不充分等难题。
 
  这个装载了远景AESC电池的机器人,2小时即可充满一辆600公里续航里程的新能源车,而且适配市面几乎所有的主流车型。手机APP下单、机器人自动操作,充电过程还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电池健康程度。远景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让每一个人都走进了碳中和的过程。
 
  张雷表示,“摩奇是电动出行的智能充电助手,也是大家未来零碳生活的伙伴,更是一种连接,把绿色电力带入人们生活,让大家提前拥抱零碳生活。”
 
  而让每个人能和零碳拥抱的,就是远景EnOSTM智能操作系统。截至目前,EnOSTM已经协助管理了超过200GW的可再生能源资产,这也是支持摩奇所充电力均来自可再生能源,让车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100%绿色出行的“底气”。
 
  而远景对于EnOSTM的野心远不局限于能源行业。智能楼宇、智能园区、乃至智能城市,让EnOSTM成为智能物联网领域最大的跨行业平台。如今碳中和对世界经济挑战也给EnOSTM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无论是EnOSTM、还是远景其余的所有零碳技术,碳中和目标下企业、机构、政府的零碳需求都是全新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就是抓住了未来工业与技术革命的关键。而在这个未来历程中,远景希望能够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就像远景自己说的那样:“这个伟大的事业,对于远景才刚刚开始。”
阅读上文 >> 西北某风电场发生一起运行人员严重违反调度纪律事件
阅读下文 >> 揭阳神泉一海上风电项目圆满完成首台风机安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news/show.php?itemid=62398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