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汕尾陆丰碣石镇的汕尾海洋工程基地,数十台巨大的“风车”傲然矗立,迎着海风旋转起舞。白色风机迎风舞动的背后,是汕尾市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和以海工装备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谋划布局——记者19日在汕尾市采访获悉,该市正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构建“3+2+X”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重点打造海上风电装备等一批“万亩千亿”产业发展平台,积极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为广东省实施海上风电领跑工程贡献汕尾力量。
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陆丰)航拍图 陈坂升 摄
汕尾拥有发展海上风电的多重优势
风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而海上风电则是驱动世界各国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和我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不仅有利于优化能源供给结构,还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
广东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是我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上风电的发展,全省海上风电发展也将进入快车道。对于滨海城市汕尾而言,海上风电在汕尾振兴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明阳智能海上风电产业园内设备高效运转、操作者各司其职 陈坂升 摄
那么,发展海上风电,汕尾优势何在?
据介绍,汕尾地处珠三角外溢辐射第一圈层,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深圳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全市海域面积2.39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海岸线长455.2公里,位居全省第二,具备优良的海上风电资源和开发条件,在当地发展海上风电对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电力供应和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而且,汕尾是广东唯一一个全域革命老区,国家和省对革命老区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电力能源产业是支持和鼓励的。一系列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汕尾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
2018年,汕尾市政府、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海上风电工程基地合作协议》,拟建设海上风电工程基地,利用汕尾丰富的海域资源和工业基础,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形成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服务于汕尾海域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和运维,辐射至整个粤东地区。
此后几年来,汕尾市充分发挥海上风电资源禀赋优势,拥抱大湾区、发展大风电,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步伐,吸引了上下游产业链上优秀企业竞相入驻汕尾,粤东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已具雏形。
布局全国最完整海上风电产业链
海上风电智能制造的大幕已在汕尾拉开。据了解,位于陆丰市碣石镇的汕尾海洋工程基地园一期占地149公顷,现已完成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已有多家企业入园,包括投资风机综合厂的汕尾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导管架制造厂的广东长风新型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投资海缆制造厂的南海海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塔筒厂的广东海宇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以及港口码头水工工程的中广核新能源港口投资(陆丰)有限公司等。
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是汕尾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中的重要龙头 陈坂升 摄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园区不仅拥有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海上风电叶片生产车间,而且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汕尾分中心也已入驻园区,将聚焦海上风电先进设计建造技术、运维技术、消纳综合利用控制技术研究,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可以说,汕尾目前已初步建成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检测认证、运行维护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园区项目基本涵盖了产业链上、中、下游。而且,目前有意向落户园区的装备制造项目达21个,总投资超200亿元,涵盖了从整机集成到核心零部件制造,这将进一步完善汕尾海上风电产业链。
而根据《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汕尾规划装机容量500万千瓦,其中后湖海上风电场50万千瓦项目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并网发电,甲子一海上风电场50万千瓦、甲子二海上风电场40万千瓦两个项目已完成动工前所有审批手续,计划分别于2022年、2023年建成投产。
为了让这一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得到可持续稳定发展,汕尾结合当前海上风电项目开发进度,重点考虑“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的可持续发展及开展海洋能源的综合利用示范,着眼于“十五五”规划思路,编制了《粤东(汕尾)千万千瓦海上风电基地规划方案(2021-2025年)》,规划3000万千瓦装机容量,同步推动海洋渔业规模化养殖示范项目、海水制氢示范项目,最终建成海上漂浮式机组研发、海工装备制造、海工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维护及冷链加工于一体的海洋能源全产业链,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及广东省主要能源基地,全力构造一个“海上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