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山东省港口集团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能源、交通企业的跨界握手”。根据协议,双方将结合国家能源集团和山东港口双方发展战略,在山东海上风电基地、综合智慧能源港口、绿色低碳产业基金、煤炭中转及物流运输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深度合作模式,打造央地合作典范。
打造山东海上能源母港,共同推动山东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共同建设山东省海上风电产业经济带,打造国际化海上能源母港,推动山东省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大基地建设,联合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发展模式。
打造综合智慧能源、氢能综合利用的示范性港口。共同建设港口区域风电和光伏项目,推动港口用能降本增效、清洁能源生产及高效利用。利用港口区域工业副产氢,投资建设加氢基础设施,规划开展新能源制氢,推动港口设备和物流运输氢能示范应用。
开展绿色低碳产业基金合作。探讨设立绿色低碳产业基金,投资风电、光伏、氢能、储能、能源物联网等领域优质项目,支持海上能源母港和海上风电产业经济带建设和发展。
市场研究机构埃信华迈汇编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已经达到35吉瓦,已纳入各国能源规划的海上风电装机量则达到了285吉瓦。其中,现存海上风电装机中有70%位于欧洲。在国内,山东、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也发布了相关规划,将光伏和风电作为能源转型主力。
山东海岸线长达3345公里,拥有15.9万平方公里海域,特别是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各港口,在地理位置、海洋季风、港区整体运营以及海上风电场的安装建设、设备供应、物流运输链等方面均具有发展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以山东港口为例,山东是工业大省、能源大省,拥有全国最大的炼油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利用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既可以推动山东港口设备和物流运输的电能化和氢能化,又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大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推动交通终端用能清洁化,还可与炼化、钢铁、制造等行业有机融合,在更大尺度上实现产业耦合,有效减少碳排放。而山东港口遍布海岸线的7个港区形成“〉”字型,环抱省内众多企业,能直接实现电能与氢能的就地消纳,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双方还对开展煤炭及物流运输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当前,国家能源集团朔黄(山西神池县至河北黄骅)、黄大(河北黄骅至潍坊大家洼)铁路已与山东大莱龙铁路实现连接,利用龙口港完成进港煤炭和返程铁矿石运输,开辟了“西煤东运”新的物流大通道。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山东港口将与国家能源集团下属港口企业开展合作,利用朔黄、黄大铁路与山东港口贯通,加快释放铁路运能,开辟新的煤炭下水出海口。同时,依托这两条铁路大通道,将连接天津、黄骅、潍坊、滨州、东营等地区,有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并将助力山东港口将腹地延伸至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西部地区,加快培育和拓展新的回程货源,更好发挥环渤海重要战略通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