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说:“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042万千瓦,突破了千万千瓦级的规模,为我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大鹏在会上表示,为推动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国家能源局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统筹兼顾,稳妥有序推动海上风电发展。二是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规范海上风电的开发建设。加快研究制定全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和管理办法,探索项目统一开发,电力统一送出的模式,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三是加强示范引领,着力推动海上风电重大基地建设,加快组织开展全国深远海示范。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攻关力度,重点补齐技术装备短板,加强核心部件的攻关与创新,提升运行维护的水平,充分发挥智能化、智慧化技术的赋能作用,不断提升海上风电的产业竞争力。
2016年至今,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增长了7倍,新增装机容量也增长了7倍。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海上风电技术也不断进步。现在海上风电平均单机容量已经达到6兆瓦以上,部分整机企业已经开发出10兆瓦以上的机组。而且在主轴承、叶片等关键部件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
但在海上风电一片欣欣向荣之中,平价时代的到来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考验。
首当其冲的就是项目经济性。海上风电不仅设备成本高,而且EPC成本高、配套送电设施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很多基于补贴时代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不得不重新思考项目的经济性。
其次,今年在补贴结束之前,势必会出现大量的抢装现象。从陆上风电的经验来看,抢装可能会对后期建设、运维带来一定风险。而且海上风电的集中并网对施工、电网调度都会带来很大压力。
面对全面平价给产业带来的挑战,风电行业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之道,整个行业开启了全面创新时代。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在会上提到,海上风电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预测3—5年之内中国所有海域基本都可以实现平价,到“十四五”末部分地区的度电成本可以做到3毛钱,EPC的造价可降到每千瓦1万元内。
“海上风电的平价之路现在看来愈加明显,所以我们大胆预测在“十五五”期间中国的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非常有可能超过陆上风电。”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海上风电总体将呈现由近及远、集约发展、融合发展、市场驱动等发展趋势。
海上风电不仅是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环境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重要抓手,也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作为能够带动万亿投资的未来创新性科技产业,海上风电对于国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能源范畴。
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海上风电产业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打造全产业链的体系,实现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