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风会拍电影,那么一定能捕捉到他们年轻的身影:他们不畏艰险、追风逐电,他们迎风起舞、冰雪载途;他们用心诠释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他们就是风的守护者——龙源电力工程技术公司智能输变电技术科技攻关团队。
一大早,攻关团队就接到了来自广西地区风电场的求助信息,寻求对风电机组雷击事故的技术支持,团队即刻派出3名技术骨干奔赴现场。
12月的广西山区依旧高温多雨,饱受雷击困扰。“看,那个叶片后缘开裂了,还有那边那个也裂了,都烧黑了,又是因为雷击。哎……叶片受雷击影响这个问题也太严重了,一打雷下雨,就心有余悸。”“那我们测一测,会不会风电机组的防雷设计标准,无法承受实际的雷击情况呢。”“对!我们在风电机组里安装罗氏线圈,测雷电流的幅值和极性,还可以测雷电流的特性!我们在升压站在安装工业高速摄像机,拍摄雷击的全过程,这样就可以进行对比分析了!”骨干们对着严重损毁的叶片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建言献策。
说干就干,在3个雷电频发的试点风电场,攻关团队安装了近百个测量雷击电流特性的罗氏线圈,还安装了几十部工业高速摄像机,同时加装了电场和磁场测量仪,对雷击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利用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判断风电机组是否在额定范围内即遭到损伤,或是当前风电机组的防雷标准不够高,无法承受大自然的雷击。
但如果对每台风电机组都进行改造,成本就太高了。“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模型,去模拟雷击的过程,结合所有风电机组所在的地理位置、高度、仰角、风电机组的形状,去分析每个风电场雷击风险最高的机组呢?”正是小孙突如其来的灵感,推开了解决风电机组雷击问题的大门。
两个月后,大容量风力发电机三维雷电先导发展三维模型构建出来了,在模型中输入所有风电机组的相关参数和地理信息,就形成了风电机组的雷击风险排名,其结果和现场实际数据基本吻合。“太好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去评估每个风电场,选出雷击风险最高的机组!能节省好多改造成本呢!”团队负责人张工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一个问题对应一个解决方案,不知不觉间,攻关团队就走到了防雷领域的前端。他们通过大力开展风电机组雷击防护研究,聚焦雷击过程不明、基础参数缺乏、风电机组防雷设计不完善和集电系统雷击故障突出等基础问题,着力攻克了风电场雷击综合观测技术、风电机组本体雷击风险评估方法和风电场集电系统雷电瞬态计算模型3项关键技术。他们运用现场调研、系统研发和理论建模等方式,对风电场雷击接闪过程观测和风电机组综合防护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建立风电机组雷击接闪过程光学、电流同步观测系统,观测获取风电场雷击接闪放电基础参数,揭示风电机组雷击接闪物理机制,为防雷系统设计奠定基础;建立三维雷电先导发展模型,研究风电场雷击风险评估方法,提出风电机组本体以及风电场雷击防护设计方案;研究建立集电线路雷击电磁瞬态模型,分析计算集电线路雷击瞬态特性,提出集电系统的雷击综合防护方案,守护着13000余台风电机组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