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20日,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1)在北京新国展隆重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
本届大会以“碳中和——风电发展的新机遇”为主题,历时四天,包括开幕式、主旨发言、高峰对话、创新剧场以及关于“国际成熟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国际新兴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风电设备智能运维论坛”“碳达峰碳中和加速能源转型”等不同主题的15个分论坛。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话COP26高峰论坛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兼可持续发展所所长王毅出席论坛,并做了《新形势下中国的双碳战略及政策取向》的主题发言。
以下为发言全文:
王毅: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我第一次参加风能大会,非常荣幸,我不是风能的专家,主要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新形势下中国双碳战略和目前的一些政策的看法。
今天我主要想谈谈目前的一些新的进展,跟大家一起讨论。大家都知道,从去年开始,中国开启了碳中和新时代。当然在这基础之上,我们也知道刚刚结束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上面也开始提出很强的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我们可以看到共识或者说政治意愿是有的,但是目标还是有差异的,特别是怎么样能够具有雄心的同时又要务实。
两周以后的COP26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很多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都提出要把整个升温控制在1.5度以内。我们可以实现温控在1.5度以内,包括生物多样性方面,保护30%的陆地和30%的海洋,但是怎么实现?我们更需要行动,在座的各位在风电方面,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风电都有很多经验,这些经验能够为我们的雄心目标提供哪些帮助,这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反过来看双碳目标为什么能够提出来,背景跟中国发展相关,我们作为发展中的经济体,尽早的提出了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相关目标。当然我们说只要签了巴黎协定就已经承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只不过在中国的发展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有力度实现这个目标,以保证其更早的实现。最基本的背景就是中国2012年以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或者系统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里头有三个基本的概念想跟大家传达。
第一,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执政理念,从过去以GDP为核心转变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第二个理念,由于中国过去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很多经济成绩,这些经济成绩很大程度上依靠我们廉价的劳动力,包括低成本的环境所取得的,但是无论如何,刚才也说,我们人均GDP,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一万美元,我们具备了从顶层设计上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不像过去是问题导向,现在在更系统的层面思考问题,包括双碳目标的设定。
第三个概念,新的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一个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这也是为什么说不仅仅是中国,全球也在进入一个碳中和导向的新的时代。当然不知道现在关于生物多样性能够谈到什么程度,我们也希望生物多样性进入引领全球人与自然关系重塑过程中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基本的背景。
同时,我们看到过去一年双碳承诺提出以来我们发生哪些变化:第一是目标在不断的拓展,无论数量还是强度都在增加。第二是政策逐渐清晰,尽管我们1+N政策还没有出台,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的政策陆续出台。第三,与此同时国内外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有几点:第一,我们将双碳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第二,我们出台了十四五规划,尽管在编制过程当中没有考虑到双碳内容,但也提出了对于双碳的初步结构构型布局的问题。第三,双碳目标牵头单位发生很大变化,从生态环境部转到国家发改委,更加考虑发展跟保护之间的关系。第四,我们成立了中央双碳领导小组以及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更多的发挥各部门,各利益相关方作用。第五,加速制定1+N政策体系,力求全国一盘棋。我们希望一盘棋能够做的更好。第六,纠正过偏、过虚的降碳行为。第七,应对拉闸限电新的挑战。表面看是市场煤和计划电的问题,更多是综合原因,我们找到这些原因进行总结,对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调整。最后中国也在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促进多边和双边的相关的合作,其中包括技术,特别包括风电在内的技术的国际合作。
从总体来看,未来中国双碳目标和远景顶层设计比较清晰,不管有各种各样挑战。
第一还是要加强中央统筹领导,COP15会议期间我也跟外国朋友沟通,为什么中国不能很快的把目标确定下来,我说中国如果一定要答应一个目标,就要100%实现,很多其他国家并不一定是这样。
第二我们还要有一些基本原则,总的来讲还是系统思维,还有韧性的思维,这跟过去不一样,所谓人性思维要把双碳跟发展阶段更好结合在一起,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我们的目标要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也有以人类发展为中心。在这个基础之上,很快会看到1+N政策的文件,包括双碳政策顶层指导意见以及几十个相关不同的领域,不同部门的发展的支撑的政策。同时我们还要更好的制定碳中和长期战略和相关的各项的规划,这里要在全国一盘棋基础下布局,特别要帮助比较困难的行业和地区。
改革开放40年来非常重要的经验,是我们在碳的发展方面还不能把所有解决方案全部拿出来,需要理论与实践互动保持力度和节奏加强基础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特别是碳中和治理体系,发挥好协同增效的作用。
我把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个是构建一个实现双碳目标的法制体系,使中国碳中和、碳达峰进入法制轨道,这里头涉及的问题比较多,所以这里头我们要统筹制修订应对气侯变化和碳中和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到碳中和的法律几十部,包括我们现在是不是要在新的意见下面要考虑出台一个决议,201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全国人大通过积极应对气侯变化的决议,新的双碳目标下面考虑是不是有新的决议。
同时,我们相关法律都要进行调整,比如说除了能源法以外电力、煤炭包括节能,可再生能源法,考虑在新的背景下进行修订。配套的制度也要进行调整包括现在酝酿的碳总量控制制度,包括正在执行的能耗双控制度以及碳定价制度,都在未来的关键制度进行考虑。
同时,我们特别关注技术法规特别是围绕碳中和相关的标准引领的碳中和转型,标准非常重要。在中国来讲更加符合中国的发展阶段,未来标准怎么设定,它是整个一套标准体系,跟ISO的标准衔接,同时也要考虑我们国家现有发展中经济体的特点,全国人大开展相关立法调研工作,包括国家电网,我们自己也去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调研相关的情况,我们可能会制定一个新的整个围绕碳中和的法律的计划,力图构建双碳法制的整个体系。
第二方面,我们要考虑到构建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大家比较熟悉,我不想全面去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构建大规模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的体系的建设和配套的政策,这里头包括像现有的除了本身的风光电机以外,更好的跟分布能源、智能电网、储能、多能互补更好结合在一起。这个体系要充分考虑,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特别延伸到怎么完善应用场景的问题,不是说仅仅是一个风机的问题,把可再生能源+的模式发挥到更好,技术跟生态恢复,跟农业发展,跟绿氢制造结合在一起,包括我们说跟生物多样性保护怎么更好的结合,这是对于风电发展的新的话题。同时也要看到未来几十亿千瓦风机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也需要更好的处理,包括电池,包括淘汰退役的风机,都要进行考虑,因为规模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构建一个国土的保护开发的新的格局,这里头更多的考虑把可再生能源和现有其他相关的指标更好结合在一起,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现在几亿千瓦的风光电,到了2030年达到12亿,我想会超过12亿,再到2060年要达到六七十亿千瓦的风光发电,这么大规模需要大量土地,这样土地政策要做什么样调整是非常关键的内容,生态红线要划到25%或者更多,这个范围以后风机都在哪里,怎么把风光电跟土地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合在一起,这是很重要的话题。同时发展跟生物质能源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这里头也涉及到关于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问题,怎么把技术协同增效,把土地利用发挥到极致,生态红线内也是可以做相关的工作,只不过我们需要把生态红线管理办法明确,要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做什么,哪些地方有特许经营权,现在就应该考虑我们的政策,未来的发展,风电的发展将是非常迅速的,我们更多要把我们风电和现在常说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或者叫做自然向好型的经济,这些东西新的理念希望能够跟风电发展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最后,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的能源生产,还要考虑未来能源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构建,绿色能源的供应链、产业链的贡献,我们知道刚刚的谈判,在中欧之间怎么构建可持续的供应链的问题,包括一些大宗软性商品,其中我觉得很重要的优先能源供应安全要做一个新的考虑。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