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20日,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1)在北京新国展隆重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
本届大会以“碳中和——风电发展的新机遇”为主题,历时四天,包括开幕式、主旨发言、高峰对话、创新剧场以及关于“国际成熟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国际新兴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风电设备智能运维论坛”“碳达峰碳中和加速能源转型”等不同主题的15个分论坛。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在储能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杨俊峰发表了题为《碳中和愿景下储能产业发展展望》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杨俊峰: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作为第一个报告,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储能的战略意义。第二是发展现状。第三,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最后是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首先,战略意义。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识,全球来看这一趋势正不断地加码,已经有七八十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的时间表了,提出碳中和目标的经济体,已经超过四分之三,四分之三GDP组成国家已经都提出碳达峰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国内首先要构建清洁能源体系。第二提出2030年近期的目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明确了 12亿千瓦的量。细分到可再生能源,风电和光伏是主力军。
可以看一下这张图,左边是传统电网,右边是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网,新型电力系统最大的变化有两个,一个是从供给侧,更多的风电光伏加入电力供给主力军。另外就是需求侧,新能源汽车用电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占比越来越高,从工业到建筑再到生活,所有的用能结构都是终端用能电力化,这情况下,一是供给侧是有波动的,然后在用电侧将来也是分散化波动化的复合,电力系统需要加入灵活性的资源,储能已经成为刚需。
目前主流的储能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今天主要跟大家更多交流电化学储能,我们进行了比对分析,结论是锂电池储能技术路线是主流的技术路线。从市场份额角度来看,从全球市场数据不断增长,再看装机结构,抽水蓄能占比66%,国内情况差不多,保持高速增长。而电化学储能占装机总量的比例,过去几年的占比是从0.9到7.5,8倍左右增长。中国是从2015年占比0.7%,现在占9.2%,电化学储能五年涨了10几倍,也是高速发展,同时储水蓄能逐步下降,将来一定会是沿着这一趋势发展,我国也在发展抽水蓄能,但是未来电化学储能具体的测算,到2030年左右跟抽水蓄能平分秋色。
再看锂电储能的情况,这张图显示,电化学储能过去五年时间一直是锂电池在撑,锂电池在电化学储能的比例占比从38%到90%多,国内情况也差不多,有的说锂电储能从过去百分之零点几,到现在占比7-8%左右,也是10倍的空间。锂电储能这块为什么优势这么明显,核心还是新能源汽车过去高速发展带动了锂电池产业链蓬勃发展,现在锂电池做储能领域的应用是在动力电池高速发展的一个向储能领域俯冲,从量可以看得出来,新能源汽车装机量今年突破120-130GWh,储能领域应用大概十分之一不到,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再看面临的问题挑战,从政策机制层面,储能发展的战略路线图目前不是很清晰,从国际上看,美国去年12月份发布了储能大挑战路线图,今年又发了锂电产业发展蓝图,一直在发政策措施,欧盟也在做。当然国内从技术路线和战略方面,能源局今年也发了几个文件,已经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战略地位还需要再提升,特别是从技术路线图方面还有必要再进一步研究。第二,储能是嵌入到电力系统里面的,不像光伏可以自产电源,储能相当于输入输出,跟电力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第三,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协同机制。
从技术层面,首先技术成熟度和适用性还有进一步强化的空间,刚才重点介绍了锂电储能,但从锂电储能来看它有许多可以提升的地方,比如大家最关注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项目管理都有很多提升,还有另外接近10种的新型储能技术,更多是在研发阶段向产业化过渡的过程,有很多技术开发空间。第二,项目管理水平,目前有些项目纯粹就是为了建而建,这个项目运营管理做得不够精细化,考虑的也不够长远,需要提升。第三,技术层面的安全性,大家都很清楚,不多说了。
再从市场和经济性层面,首先电化学储能成本虽然下降,过去十年下降了87%,锂电池电芯成本下降,但大部分应用场景偏高,还有就是储能电站的价值,它的作用是多元化的,但是我们更多关注比如峰谷价差,比如门槛作用,敲门砖,很多价值并没有在市场商业模式中体现。
下面说一下发展趋势,这是一根曲线特别漂亮的增长空间。第二个趋势就是磷酸铁锂在储能将来还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是主流的技术路线。第三,成本在下降,当然短期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导致成本在提升,但是长线看,价格还是在下降的。
最后比较有意思的就是车网融合,移动储能对目前做固定储能单位来说,不是好事,所以刚才跟韩总还说储能还有十年空间,移动储能不会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十年之后我们测算到2030年到2035年左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亿辆,电池量600GWh,如果能拿出来跟电网做互动,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在2050年同时考虑新能源汽车的电量跟电网互动,再考虑退役动力电池,大家都会觉得安全性一致性有问题,但是一二十年之后这个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20年之后技术肯定还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移动储能未来空间非常大,它在很大比例上把电网调节的需求打掉,所以未来空间大家也不好预测,但是需求一定是有的,就看怎么来解决这个技术路线。谢谢大家。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