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首度突破100万千瓦,16年后,最早一批风电机组大多走到退役的年头。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意见和建议的公告》,其中提出“需要法律进一步规范”包括风机叶片在内的废旧物资。在日前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物循环利用”的表述,更是再度引起业界对废旧风机回收利用的关注。废旧风机究竟如何才能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面临哪些难题?面对未来出现的大量报废风机,又该如何未雨绸缪?
文丨中国能源报记者 李丽旻 苏南
“算起账来不划算,企业肯定就不做了”
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106万千瓦。通常情况下,风机服役寿命为15-20年,这也意味着我国最早一批陆上风机已陆续达到了报废年限。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疆、宁夏、山东等省区部分风电场已启动老旧风机的拆除工作,但进展并不顺利。
中国海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废旧风机“光荣退休”在风电行业并非易事。记者在走访风电场时了解到,部分建于上世纪的风电场已经拆解了老旧风机,但因处理成本太高、缺乏政策指引,拆下来的老旧塔筒、叶片均堆放在一旁,并未做进一步处理。
废旧风机“无处可去”,原因何在?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卫权告诉记者:“不管是谁处理,都要算经济账。如果没有强制处理,算起账来不划算,企业肯定就不做了。”
“在开发风电场初期,尤其是十多年前开发的风电场,业主在核算投资收益率的时候,基本没有考虑过废旧风机回收处理的成本。”王卫权表示,“由于废旧风机回收处理问题目前刚刚显现,拆解一台或者报废一台机组究竟要多少钱,如今行业尚无定论,因此废旧风机回收工作的推进也就比较困难。”
“叶片回收面临价值较低、市场空间有限的难题”
除预算因素外,材料本身的再利用问题,也成为老旧风机实现循环利用路上的“拦路虎”。
多位风机制造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我国,目前风机再制造、再利用几乎是一个空白的领域,材料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也不完善,这些因素制约了老旧风机的回收再利用。
据介绍,目前我国存在三种较为主流的叶片回收方式:第一种是将叶片进行拆解,将材料进行重复利用,用于市政建设等领域;第二种是将叶片打碎,回收后添加进建筑材料,增强材料性能;第三种则是进行化学回收,分解后再进行重新利用。但这三种处理方案存在不环保、技术不成熟、经济性差等问题,难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
王卫权也指出:“报废的风机叶片要么切割作为垃圾填埋,要么磨碎去做建材,但即使做成建材,如果当地没有合适的应用场景,也难以真正应用起来,这也让报废叶片回收面临价值较低、市场空间有限的难题。”
此前,欧洲风能行业协会曾发布统计称,到2023年全球预计将有4—6万吨叶片材料面临报废处理,大量的报废叶片如果作为垃圾堆积,很可能对周遭环境造成难以消除的影响。
“这一做法违背了新能源行业一直以来倡导的资源最大化利用与环境友好相处理念。因此,新能源行业应积极探索建立完整的风机回收产业链,增强废件处理、翻新技术开发,从而提升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水平。”上述海装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建立促进机制”
一位不愿具名的风机制造业内人士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丹麦、荷兰、德国等较早发展风电的国家,也面临着这类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已经有相对成功的案例,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
据了解,目前德国、奥地利、芬兰以及荷兰等国已强制立法,收紧风电叶片复合材料处理法规,禁止直接堆放或填埋。在这方面,我国相关主管部门与企业也已开始了尝试。
例如,今年8月,宁夏自治区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宁夏老旧风电场“以大代小”更新试点的通知》,提出“老旧机组拆除后及时对原址进行植被及生态恢复治理”的要求。今年7月,风电设备供应商金风科技宣布,与行业认证机构以及中材叶片等19家单位联合发起风电叶片绿色回收与应用联合体,共同推动叶片及玻璃钢制品退役回收的环评标准制定、技术攻关、项目试点、商业模式创新等工作。
上述中国海装相关负责人指出:“对于老旧风机回收再利用,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建立促进机制,培育风电机组设备制造、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应组织推进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建立回收标准及监管体系,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稳步推进回收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