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由三峡集团、金风科技联合研发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再次刷新纪录,成为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风电机组。而这距离亚洲单机容量最大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下线,仅仅过去9个月。
翻看中国风机大兆瓦迭代史,其势头迅猛让人惊叹。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相继下线,中国海上风电机组屡破纪录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本周,《中国正在说》播出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吕鹏远主讲的《向海争风 打造海上大国重器》,看海上风电人乘风破浪,铸大国重器。
吕鹏远 /Lv Pengyuan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吕鹏远长期负责三峡能源海上风电规划、设计、创新、建设、管理等工作,负责、参与建设了国内首个投入商业运营的海上风电项目、国内首个±40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海上风电项目、国内离岸距离最远海上风电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
吕鹏远自述:
见证中国海上风电跨越式发展
吕鹏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应该说我见证这个过程,还是无比自豪的。自己的工作能够与国家发展,能够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这难道不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吗?
很多人说国产化的意义是我们成本的降低,我觉得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国产化意味着我们海上风电发展规模化能够做到多大,海上风电的开发能够走得多远。如果还有一些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我觉得这条路我们走不快、走不远,也走不稳。
阳江风电场应该是全世界最大的风电场,我们的建设团队很年轻,我到现场去,很高兴地看到80后、90后他们在一线,在海上一待就是几十天,甚至一两个月。他们勇于创新,不畏艰苦,为我中华,志建三峡,这种豪迈的气概、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感染着我。
其实我们大家在一起就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海上风电跨越式发展,在国际上要引领,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个目标作出巨大的贡献。
海上风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海上风电资源禀赋突出,我国海上风电资源开发潜力超过3500吉瓦。节目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还为我们解答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海上风电将发挥什么作用?
秦海岩:到2021年年底,海上风电的全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2500万千瓦,全球达到4700万千瓦,所以中国海上风电的装机量占了全球的一半。在国外,最早是丹麦在1991年就建了海上风电。我们从2010年开始,10多年来,实现了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大家知道所谓的碳排放,70%以上是来自我们使用能源,使用传统的化石能源,比如我们开汽车烧油、火电厂发电烧煤、做饭烧天然气等产生了二氧化碳,造成了气候的变化。
我们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是要把二氧化碳的使用降下去,净碳排放量降到零就是“碳中和”。我们怎么才能把净碳排放量降到零?最佳的途径就是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来自大自然的风、来自大自然的光。当我们从化石能源时代带入可再生资源时代的时候,发展海上风电,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因为全球在内60%的经济总量在沿海,70%的工业布置在沿海,75%的大城市在沿海,而且大城市的碳排放占了全球碳排放的75%,而沿海城市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我们靠西部的风和光,把电输送过来比较遥远,成本比较高,而沿海城市守着辽阔的大海,有丰富的海上风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海上风资源来发电,解决沿海城市用能问题,代替煤电厂和天然气,有助于东南沿海这些发达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今晚21:20
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
即将播出
《向海争风 打造海上大国重器》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