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前表示,“我现在非常忧虑,去年火电机组的发电小时下降了400个小时,而各地上电厂的积极性依然高涨。我们必须清醒地评判一下当前的电力发展形势,现在的装机容量到底是少了、严重不足,还是基本满足,还是已经有了过剩。”电气观察
周期性地出现电力短缺和过剩的情况在我国并不是第一次。2007年,全国普遍发生电荒,18个省份被拉闸限电。而近一两年缺电的情况逐年缩小,由电荒转向供需平衡甚至过剩。连续几年的大规模电站、电厂建设使国内电力供应大幅增加。一些专家预计,从2008年开始,我国电力市场将出现持续5年左右的严重过剩。
专家们对电力过剩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然而,造成电力过剩的根源在那里?为什么会出现过剩?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有分析认为,电力过剩以及投资过剩,究其根源是体制性电力过剩,是一种体制性缺陷。它不是一种基于市场稳定的发展体制,总是出现一些问题使得周期性电荒或过剩不能彻底解决。这反映出我国电力发展运行体制的不健全。
近年来,国内电力供需之所以产生如此多争论甚至误导,关键在于体制没有理顺。如果不能正确看待电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国内电力将不可避免地在“缺电、上项目、过剩、减少投资、又缺电”的恶性循环中徘徊。政府制定的计划往往是基于对未来5年、10年或15年电力需求的“预测”,再根据这种“预测”来制定未来电力发展的规划,这种规划是“有偏差的判断”。
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几年电力工业也是高速发展,电力装机容量几乎每年以1亿千瓦的速度增长。然而,在电力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违规上马发电厂或新增发电设备的现象时有发生。据报道,国家审计署2008年在审查五大国有发电公司时发现,这5家公司在计划外违规建设了近100个大机组电厂,这些违规项目投产后,将会进一步加剧发电企业的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