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海上风电第一城——盐城的大丰海域离岸边约67km处,32台GW184-6.45MW智能海上风电机组正徐徐转动。这些风机隶属于盐城国能大丰H5#海上风电场,由盐城市国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盐城国能公司”)投资建设。
作为全国首个由地级市国企开发建设的海上风电场,于2021年底前抢装并网,2022年实现年度发电量超6亿千瓦时,这意味着该风场当年为盐城市贡献营收超过5亿元。
盐城国能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是盐城市委、市政府放大优势能源资源效益,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由盐城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占股超80%;其他10家市、县(区)的国有投融资平台占股近20%。
凭借海上风电资源上的独特优势,盐城全市每使用100度电,就有60多度来自新能源发电,令其成为全国能源转型的模板。双碳目标提出后,如盐城国能公司这样的地方政府新能源投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省市加速新能源板块整合,多个大型省属、市属能源国企成立。
地方能源企业不断涌现
8月22日,中国一重发布公告,将联合佳电股份、天润新能等另外4家公司,共同组建黑龙江省新能源开发平台公司合资公司,这已经是今年成立的第五家省级能源平台公司。
今年5月,贵州能源集团揭牌,由盘江煤电集团和乌江能源集团合并重组而来;6月份,广西能源集团成立,旨在打造广西能源龙头企业;8月,辽宁能源与辽宁清洁能源集团、新疆能源集团与新疆新能源集团相继合并重组。
市属能源企业同样频频组建成立。8月17日,常州市政府发布关于组建常州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根据通知,新能源集团为市属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出资主体为常州市人民政府,由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地方政府组建省、市级能源集团,背后除了各地对能源安全保障需求,想将能源把握到自己手中外,还有未来绿色能源消费引发的巨大利益驱动。
从31个省(市、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各省均根据自身资源特点规划了2023年绿色转型低碳发展路线。新能源已成为各省(市、区)发展重点,在房地产行业衰退后,新能源及配套产业落地快速递补成为各地拉动经济的重点对象。
如盐城国能公司,仅凭借一个装机2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每年可为盐城市贡献营收超过5亿元。
记者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共有26个省下发3.6亿千瓦风、光建设计划(指标),其中风电共1.4亿千瓦。以京能、申能为代表的地方国企获取风电指标超15%,而2021年这一数字不到10%。
受其影响,“五大六小”等传统发电央企和其他民营企业所占份额相应降低。
海上风电难度大,抢装任务艰巨
相比于“五大六小”,尽管地方能源企业本土优势明显,但劣势同样很大。由于成立时间较晚,地方能源企业对新能源发电了解程度普遍较弱,特别是海上风电,施工难度大,进入门槛高,若不熟悉海上风电的开发、建设、运营,项目投产或将遥遥无期。
盐城国能大丰H5#海上风电场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不同于盐城国能公司参股的其他盐城海域的风电场,只进行资本投资,不参与建设、运营,H5#海上风电场是盐城国能公司首个独立投资的风电场,也是全国首个由地级市国企开发建设的海上风电场,完全依靠自身。
恰逢此时风电政策大变,国家能源局明确自2022年开始,中央财政不再对新建海上风电项目进行补贴,这也意味如果2021年底无法抢装并网,项目将无法获得国家补贴,电价收益损失超过50%。
作为当年国内在建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之一,乘坐交通船到盐城国能大丰H5#风电场现场就需要4~5个小时,作业窗口期较短。再加之风电场场址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受潮汐、波浪、热带气旋影响严重,项目海上施工面临条件差、难度大等挑战。
而国能大丰H5#项目自2020年下半年才开工建设,时间变得非常紧张。为按期完成抢装并网任务,盐城国能公司选择与整机商合作,希望通过整机商在海上风电的丰富经验来完成抢装任务。
盐城国能公司选择了海上经验丰富的金风科技。早在2007年,金风就在渤海湾投入运行一台1.5MW直驱永磁风机,这也是亚洲第一台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2016年并网的三峡江苏响水“双十”海上风电项目使用了18台金风科技3MW海上风电机组,成为当时国内一次建成单体容量最大的近海风电项目,也是首个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海上风电项目。
同时,金风早在2009年就开始布局盐城大丰,已建成产业链完备的风电产业中心、检测能力齐全的风电研发技术中心、符合国际标准的海上风电培训中心、在建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运维中心、规模最大的风电装备出口中心的“五位一体”国内最大综合型海上风电基地,为江苏区域的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与运维提供强力支撑。
截至2022年底,江苏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1794.78MW,占全国海上风电装机总量的38.7%,其中盐城装机容量为5767.35MW,占全国海上风电装机总量的20%。金风科技在盐城的海上风电装机量高达2295.5MW,占盐城区域海上风电装机总量的40%,是名副其实的区域第一。
与整机商合作实现共赢
盐城国能大丰H5#风电场场长蒋晓松对记者表示,“之所以选择金风科技,除了对金风风机质量的认可外,也想借助金风在海上风电的丰富经验来帮助我们完成抢装”。
为实现高效吊装,金风科技通过创新的定制化吊装技术,在充分发挥船机性能的同时,通过调整机组出厂方式以及增加机组配套吊索具资源投入、优化安装工序等措施,大大提升了吊装效率,有效保障项目整体进度,最快的一台机组,仅用时33.7小时就完成了吊装。
吊装过程中,为更好的把握出海作业期,金风科技会通过自主研制的智能气象预警系统,对海域天气进行准确预测,依此制定严谨、合理的船舶及人员出海管理制度,大大提升出海效率。
“我们从项目最开始阶段就深度参与了。”金风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助理兼海上产品线总监樊彦斌说,“这样保证在项目推进、安装,甚至直到最后的并网调试,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最高效完成。”
金风最终没有辜负业主的期望。2021年11月16日,盐城国能大丰H5#风电场完成全场吊装工作,历时不到一个月完成静调、动调,并于同年12月15日完成全容量并网,是江苏大丰区域2021年海上风电建设高峰期间,首个完成吊装工作,首个完成并网调试上网的项目。
如此高效的工作效率离不开金风多年海上风电经验积累和科研创新带来突破。蒋晓松坦言,“如果没有金风对项目的全程参与,想要赶上补贴末班车并不容易,而且我们整个项目都足以对标央企标准。”
项目并网后,为保障机组的稳定表现、实现项目的降本增效,金风科技继续科学提升运维人员能力、优化运维策略。樊彦斌表示,为保障风机实际发电小时数达到理论仿真数据,金风科技采取后台系统寻优算法,通过对目前海风资源的识别和研判,帮助叶轮调节至最优的桨距角和对风角,从而实现载荷小、效率高的发电模式。
多项智慧科技加持之下,该项目投产第一年就创造了发电量超可研设计值的成绩。数据显示,2022年,项目在全年风况较往年下降的情况下,实现年度发电量6亿千瓦时,超额完成全年发电任务。截至2023年当前,该项目发电成绩不断优化,上半年总发电量超3.16亿千瓦时,平均可利用率达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