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20日,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3)在北京如约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
本届大会以“构筑全球稳定供应链共建能源转型新未来”为主题,将历时四天,包括开幕式、主旨发言、高峰对话、创新剧场以及关于“全球风电产业布局及供应链安全”“双碳时代下的风电技术发展前景”“国际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风电机组可靠性论坛”等不同主题的21个分论坛。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10月17日上午,在全球风能理事会战略总监赵锋主持的企业家论坛二“全球风电产业布局供应链安全”上,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全球风电研究主管奥利弗·梅特卡夫发表了题为《全球风电供应链挑战》的主题发言。
此外,还有6位中外主机企业和部件企业高层参与讨论,分别为,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风电产业集团总经理薛乃川、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首席营销官叶凡、阳光电源副总裁兼阳光氢能公司董事长彭超才、弗兰德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勾建辉博士、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咏梅、舍弗勒大中华区工业事业部总裁王贵轩博士。
嘉宾精彩观点摘要如下:
奥利弗·梅特卡夫:通胀和利润下降导致欧洲整机商利润率出现负数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全球风电研究主管奥利弗·梅特卡夫
利率决定了企业贷款的基准利率。随着企业数量上升,企业和相应融资包括在这个行业供应链企业的借贷成本增加了,而目前陆上和海上风电项目的利润率还在不断下降。银行对这些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银行取得的贷款的保证金也在大幅下降,但是随着利率上升到更高水平。可能有些制造商的债务成本已经增加了两倍多,主要对于欧洲风电制造商来说,可以说首当其冲。一方面通胀出现,另外一方面利润下降,导致很多风电整机制造商的利润率已经出现了负数,从2020年就是这样,之后一直还在下降,基本上所有的欧洲整机厂商去年都是亏损的。
薛乃川:风电出海应充分利用当地已有资源和已经成熟的供应链组合发展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风电产业集团总经理薛乃川
全球风电产业布局对技术的合作和交流并没有受到很多的影响。从技术领域来讲,首先跟各个国家做基础研究的研究院、一流的供应链,都保持长期的研究合作关系,而且这种开放并没有因为相关困扰而减少交流、沟通。
主要影响表现在,各国看似在加强本地化和属地化的措施,其实更多是针对生产制造本身,具体在制造、材料、劳动力等方面的影响。受制于发展阶段不一样,各国出台相关措施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每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产业能够发展的更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这就要做更多的产业链跨国交流,应该如何去破局?我觉得技术本身的交流是一个很好的桥梁,从制造和服务或者是本地的就业来讲,更多的还是需要用本地的资源去解决本地的事情。在出海之后,资本本地化、市场本地化、人力本地化、管理本地化等要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资源和已经成熟的供应链去组合起来在当地发展,而不是说用一种替代或冲击的方式进入。
叶凡:在合作中与国际合作伙伴产生信任及认同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首席营销官叶凡
在整个国际化过程中,明阳最开始是单纯卖设备销售,但随着设备销售过程中遇到很多挑战,开始思考是不是用国际的供应链。毕竟制造业对整个政府,无论税收、产值、就业都有很好的拉动效应,所以目前在明阳接触的几个主要国家地区,政府都有这方面的想法。
无论在欧洲,在美洲,南美,还是在未来的东南亚,我们都会有这方面的考虑。比如在欧洲、英国投一个产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如何去入乡随俗?怎样让明阳的品牌得到认同?这个过程还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可能做一个整机厂一开始的挑战是非常大。
后来我们决定先从大部件开始,也就是在当地可能带上供应商。风电的供应链非常长,同时有一些自产的大部件可以在当地属地化展开需求合作。这缘于在风电飞速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又不能闭门造车,一定是加强国际化合作的。在合作过程中,与国际合作伙伴不断碰撞过程中就产生基本的信任、标准上达到共同的认同。在结合中国过去发展的经验,可以给欧洲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参考,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供应链认同、认知程度也会逐渐得到理解,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彭超才: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四点应对
阳光电源副总裁兼阳光氢能公司董事长彭超才
阳光电源现在国际化在光伏和储能走得比较快,外籍员工已经超过一千人,在美洲地区已经有400人左右当地化的人才。但是,同样会遇到地方政府提出本地化的问题,如何真正解决才能够让企业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那么业务必须要适应这种改变。
第一,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最初想要去国外设厂,但是中间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就会有许多变通的方法。比如说找一些纯代工的企业帮忙代工,核心的技术、知识产权和市场在我们这边。经核算,利用本地化的分工,对利润影响不会太大。
第二,业务模式多元化,把合作模式变通。比如,客户通过代理商签约,我们通过代理商去营销,就可能就会缓解一部分压力。
面对地缘政治和贸易壁垒,出海企业应对之策应具备以下四点:首先技术上要保持领;其次品牌要做推广,形成自己的品牌力;再次培养大量的海外人才;最后做好产业布局,有助于其他区域的突破。
勾建辉博士:本地化是一个动态平衡
弗兰德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勾建辉博士
本地化就是要全球化,现在为止仍然是全球化。弗兰德还服务于很多行业,尽量用当地资源服务当地客户。1996年弗兰德经过实体投资,基本上目前达到90%以上的国产化,其余10%其实也是国产化,只不过是国际品牌。从这点来说我们已经融入中国经济建设中,成为整个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弗兰德作为一个一级供应商,从1996年到现在,开发了大量的中国供应商,可以说给供应商无论技术还是管理,给当地经济带来一定的收益。同时,现在供应商在成本和技术上都是世界同行里领先的,并已走出国门。除了我们以外这些供应商向其他客户,甚至友商及国外主机厂提供服务。所谓的本土化无非各国政府为了当地经济制定政策,这些政策并不是永远的。
李咏梅:中国企业应对地缘政治和贸易壁垒应做到三点措施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咏梅
中国的企业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和贸易壁垒?应做到以下三点措施:第一,出去前做好调研。中国中车属于央企,作为央企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是政治因素。因此首要了解对方的政治因素和中国的合作方式,尤其风力发电这块,需要了解全球的动态和未来的风力发电的新能源市场等方面,做好准备再出去。第二,必须融入进去。用当地人员和方式解决当地的问题。第三,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把对方要求的规则指标做好,甚至要用两年、三年甚至五年时间开发好,才能和它平等的对话,才能做好我们的产品走出去的准备。
王贵轩博士:本地化是一个经济核算问题,在成熟的市场做本地化
舍弗勒大中华区工业事业部总裁王贵轩博士
舍弗勒的原则永远是“永远要做本地化”,但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情况下必须要做本地化。否则由欧洲往中国运,或者由中国往欧洲运,这是永远不合理的。经济上算不合理,有运输费、海关税、保险费,最终怎样做本地化,实际上是一个经济核算的问题。做本地化项目就看当地的市场里的什么条件可以利用,但前提是一定要保证地的项目是有收益的,随着市场的扩大、量的增长,就必修将供应链、生产、研发、设计全部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