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3)在北京如约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
本届大会以“构筑全球稳定供应链 共建能源转型新未来”为主题,将历时四天,包括开幕式、主旨发言、高峰对话、创新剧场以及关于“全球风电产业布局及供应链安全”“双碳时代下的风电技术发展前景”“国际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风电机组可靠性论坛”等不同主题的21个分论坛。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10月18日下午,鉴衡认证中心张广磊在“风电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研讨会”发表了题目为《陆上风电安全准入培训标准介绍》的主旨发言。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鉴衡认证中心的张广磊。非常高兴两年之后在风电欢乐场景与大家再次相聚。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GWO陆上风电场安全准入培训标准介绍。
首先看第一部分,标准简介。马总昨天下午问了我一个问题,我现在做一个回答,标准简称叫“WLA”里面有两个模块。第一模块Onshore,第二个模块是Offshore。
首先,标准从培训时长来看是比较简单的,陆上海上是3.5小时培训,实操比例师生比例1:6,两个都是1:6,培训有效期24个月,培训代码是没有介绍完的,陆上叫ONL。海上是OFL,这是不一样的,因为金风已经取得了模块认证,我相信模块都已经输入到了金风体系文件中。适用范围,标准是给谁用的?一个新的术语,叫不常到风电环境的访客或者参观者,参观者怎么理解呢?可以理解成低频访客或者叫稀客。
说到这儿需要引入标准中新增加的三个术语。首先看第一个术语,刚才已经介绍了,看一下定义。为不常来访客的定义是指陆上或者海上,根据标准中两个模块而划的领域。对陆上海上风电环境安全了解不足,或者有限这么一类人,但是这类人他由于自身原因,比如考察、监督、检查,比如一些学习,或者集团的其他任务,它需要去到访到风电环境,但是他没有培训怎么办,让他参观风场肯定是不现实的,如果让他去参加,不管是国内BST培训,4天半-5天左右,显然效率有些低,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是非常高的,我一年就去一次两次这种,我参加一个BST培训肯定不是很划算的。这个标准是第二版的一个定义,在第一版中标准定义写的是每年到访风电场所次数少于6次,但是后来不知道GWO处于什么考虑,把6次具体量化给删除了,改成了现在的定义。
监督人员,通俗理解就是对风电场进行监督,对安全进行负责的这么一类人。当然标准中,同时还有最好一句,包括了对PPE进行使用前检查以及相互检查,这样一个工作职责。
监督参观或者监督访问,或者监督拜访,怎么翻译都是可以的,指对陆上或者海上风电环境进行访问,这些访客至少由两名经验丰富的GWO BST培训合格人员陪同和监督。访客跟监督员以及GWO培训合格人员,它们三者是什么关系?不常来的访客他们因为某种目的到现场,但是他们不进行作业,可以总结成三不人群。第一,不对风机进行任何操作。第二,不对风机进行运维或者维修。第三,不对现场安全程序进行负责。现场安全程序谁负责?刚才讲的第二类监督人员,在现场两名经验丰富的陪同人员是确保咱们的访客的安全。
刚才讲到标准中有两个模块,我只以陆上的风电场作为例子,咱们首先看一下GWO编写标准的目的,将使学员具备最低限度的知识技能和信心,知识是偏文方面,技能是偏武方面,信心是偏心理,从三个方面,都是最低限度,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学员能够进行视察行动,以及遵守监督员或者陪同人员的指示,并在监督环境下到访风电环境期间,可以正确使用个人的PPE以及现场安全程序来提高安全性,最重要一点是,它不会对自己以及不会对陪同人员进行一个威胁。
有几点特殊说明。
第一点,这个标准是不提供让学员单独去参观风电环境的培训。刚才讲了,至少两名经验丰富的人去负责这个学员PPE的检查,负责安全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或者他的撤离救援等等。
第二点,不为学员提供风电环境工作中的技能或知识,是指运维人员,运维人员不适用于这个标准的,这个标准适用于低频访客,当然GWO也是建议,在风电环境中作业的这些人,无论运维、维修、吊装应该参加完整的BST培训。
通过四个方面把标准进行解析。四个方面也是从GWO培训机构要求里面有四个维度。第一、管理体系。第二、设备设施。第三、教师资源。第四、培训实施。
首先看第一部分管理体系,先这一套东西比较简单,除了屏幕上这些管理职责、文件控制,培训机构还需要建立的,我没有写的设备设施是需要单独建立一个程序文件,然后教师的管理、风险识别、数据上报等等,大概有10几项,每一个项或者每一个点培训机构都要去编写对应的程序文件,以便能够把控培训质量,第一方面培训管理体系不做过多展开。
第二部分设备设施,如果做过BST的人可以清晰看出来,这个标准中设备设施要求就是摘自于BST高空作业,以及BST急救两个模块的设备设施。当然了标准中是有两个错误的。首先第一点错误就是在第二个安全绳里边,英文原版标准是删了的,它有一个小的错误。第二点错误就是第八项逃生救援设备,标准中写到有两种,最好一种是能够提升,一种下降,或者是两种都会提升,但是根据标准来看现在是不需要具备提升的,我的设备只需要具备下降的能力,就是可以的,通过设备设施可以看出来,我的理论部分以及实操部分都是能够推断出来,都是来自于BST的高空作业以及BST急救相关的部分,刚才现场有一些做设备的友商都讲了,从第一项到第十项不展开,第十项说一下,标准中有两个数据,4.5米和6.75米,6.75米是指锚固点,我锚点高度是不能低于6.75米的,如果说我低于这个数据就是在发生坠落情况下,安全带还没有完全打开,人员就已经跌落到地上了,这种就是没有什么保护效果,BST建议6.75米。第二实操平台,咱们通俗来理解,我脚站到高空平台的高度,跟6.75米是同理的,其他的配置不做过多介绍了。这是设备设施。
对于已经取得了BST的培训机构来说,设备设施基本都是现成的,百分之百是具备能力的,不会产生额外的工作量。
第三,教师资源。在GWO标准中,教师有一套教师评价流程,流程主要是分为参加培训、观察培训、联合培训,最后独立授课,独立授课之后经过别人监督确认之后,教师就具备了对应模块培训资质,但是在5.8中写到了,具备BST授课资质的老师直接进行WLA的授课,它肯定分为陆上跟海上的。咱们把这个话翻译成中文就是,BST教师均可进行WLA的授课,我想补充的是什么,这块需要在内部进行简单的操作,需要进行简单的授权,或者说是一个直接评价就可以了。第三块工作量也是很小的,基本上30分钟,这块也是没有什么工作量。
第四,培训实施。首先来讲一下陆上的风电场,安全准入培训标准的培训目的,这个培训目的基本上跟咱们讲的标准目的是类似的,我就不再赘述了。
把大纲介绍一下。首先包括了标准介绍、风机中的风险、消防意识、紧急救援、安全带、防垂直坠楼系统、安全逃生,通过理论部分也是可以看到,我只需要把BST课件中对应章节进行一个誊写或者摘抄就可以组成了WLA的课件。这块工作量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还有一个没有讲,关于实操部分,我总结出了6方面内容,也没有特别难的,稍微难一些的或者说稍微有一些风险的是最后一条,使用逃生器进行被动式的单人逃生,这只是高空作业中一项实操,无论从理论还是实操部分,咱们都是把BST中对应模块的一部分直接重新组合,可以最终组合成WLA的课件。
综上所述,这个标准建立起来相对比较简单的,工作量需要几天的时间。接下来问题就是,这么简单一个标准,GWO为什么要编写,有什么意义吗,它编完之后对我们有什么新的启发,我简单总结了三点,也是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标准写的好不好?我觉得好,这类人在咱们国内也是有很多的,政府的、科研人员,或者集团的领导、管安全的人需要到现场去,也是非常需要这个标准的,但是咱们国内针对这些相对比较宽松,或者是没有控制的。我总结第一个启发点,GWO编写标准非常具有针对性,编写的标准直击痛点,帮助企业解决了没法解决的困难点,但是在中国现在做的稍微差一些。
2、标准具有及时性。GWO在通过分解市场之后发现有这么一类人的培训是空白的,就编写了WLA的标准,同样新写的标准中,2020年发布了升降机标准,在明年会有Climb Assis的发布,我组织专家对这个标准进行撰写。
3、GWO培训非常具有系统性。表格分为三个层次,或者三个逻辑。第一是推荐类,包括BST,不仅适用中国,适用于北美欧洲。第二类是专项,比如我的风场风机是配有升降机的,我需要培训LU,如果我风场是在海上需要培训Cites(音)。第三,再细一点的培训了,标准中培训不可能讲的很细,我针对安全以及针对工艺或者针对技术方面都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个只能是在公司级别的要求或者一个制度中去得到体现。三类文件共同构成了GWO培训的总体逻辑。系统性大家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来。这是GWO的标准簇。
当然了,我也希望中国或者咱们在座的行业每一个人士在今后规范的编写,或者标准编写中都可以去学习相关经验。
第四方面,不做重点展示了,鉴衡认证开展GWO的总体要求,依据分为四方面,不做解释。这是流程,申请、文件检查、现场审查、整改、发证,上报GWO,上报CNCA,监督复评。我需要解释一点,我保证鉴衡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发布的GWO证书完全可以在认监委上可以查到的机构,如果咱们的证书是在认监委的网站上查不到的,对客户或者对培训机构来说也是很大的风险,也是友情提示一下。
第五部分,马总已经讲过了,算是重复了,这是目前中国GWO培训机构汇总表以及各个培训中心能力的汇总。
主要就是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