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随着华电新能盐源公司白乌12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风电装机总规模达108.9万千瓦,成为全国单县最大高海拔风电基地。
地处南丝绸之路的盐源县,曾因盐铁之盛而闻名。盐源境内多高山峡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风能充沛,资源密集区平均风速每秒6米以上。光阴流转,盐铁沉淀为历史文化,“风”成为区域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一股新动能。
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高耸在盐源县连绵的青山上。韩金雨 摄
攻坚克难,把“大风车”建成高原山顶风景线
2011年4月,在能源革命大势下,华电四川区域定向把舵,根据实际全盘谋划“转方式、调结构”发展路径,把优化资产结构的目光投向了大凉山,在盐源、冕宁、普格等地启动风电开发前期工作。盐源的高原山顶从此有了华电人“追风”的身影。经过近两年的科学分析对比,盐源测风数据各项指标最优,华电四川区域把风电发展首个目标锁定在盐源。
风电项目建设历经踏勘、规划、建设、运营等环节,盐源地处大凉山腹地,海拔高,项目推进每一步都面临严峻的自然挑战。踏勘期间,场区道路不通,工作队三四人一组,租马驮物,沿着山脊线确定项目选址和位置;走在山脊时两侧的断崖时常有危石从脚边滚落下山,看得人胆战心惊。
进入建设周期,设备器材运输成为难题。风机叶片长度达91米,要在林木交错、地势陡峭、两侧悬崖密布的盘山路运输颇为不易。“一般一次运输需要十来个人的配合,包括驾驶员、操作手、指挥人员、安全监护人员等,在运输途中操作特种车辆控制叶片举升、360度旋转,避开障碍物。”华电新能盐源公司工程部副主任宋海东回忆,“在大河风电项目,从风场入口到机位40公里的路程,花了50多天才将设备运输到机位。”
将叶片、发电设备组成“大风车”的吊装过程中,风引起的晃动不容忽视。设备运输尚可攻坚克难,小风速、天气晴朗的安装窗口期则全靠“天公作美”,只能等。在低温缺氧、超20度的温差、交替频繁的降雨、连续“爆表”的紫外线环境里,等待是最大的煎熬。华电新能盐源公司工程部工程主管朱成坤介绍道,“公司采取多种措施,同时充分利用风功率预测系统测算风速变化趋势,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监控,一旦风速满足吊装条件,马上起吊。一等就是几天,是家常便饭。”
一座座超级大风车逐渐耸立,成为高原山顶的风景线,凉风坳、观塔坡、小高山、大河、长坪子、白乌等12个风电项目先后投产,创造了高山风电建设的“华电速度”。
白乌风电项目升压站。韩金雨 摄
奋勇争先,打造高原风电样板工程
盐源县集中式风电项目基地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最高海拔4267米,在这样的海拔高度建设运营风电场,技术难题不断涌现。
风机基础的浇筑质量是风电场建设的基石,而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混凝土施工也遇到了“高原反应”,高海拔空气密度低、温差变化大,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压力大,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产生裂缝。华电新能盐源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宋海东介绍,“风机基础浇筑不仅要保持温控,而且必须一次性浇筑成功。”
项目团队多次邀请专家,组织召开安全技术论证会,对混凝土配合比、浇筑质量控制手段、浇筑后养护手段、混凝土供应保障手段等进行科学论证。最终通过改进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以及加盖保温棚、铺设电热毯等措施,解决了风机基础浇筑难题。
风电机组及配套设备位于四周开阔、位置高的山脊位置,加上盐源县平均年雷暴日高达86天,项目设备极易遭受雷击,难题十分突出。对此,华电新能盐源公司创新进行“高海拔山地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综合防雷技术”研究。“我们通过对杆塔进行柔性接地技术改造、装设雷电过电压监测装置等措施着手,提升防雷成效。”华电新能盐源公司生技部主任蒙小飞介绍,截至目前,风电场架空集电线路雷击跳闸次数同比降低90%,每年约减少损失电量36万千瓦时。2022年,该技术获得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风机立起来了、转起来了,风力发电“靠天吃饭”的特点和生产人员风电运维“零经验”考验着项目运营的智慧,华电人给出的答案是:大力推行风电运维精益化管理,积极探索风电场运维的有效方法。通过定期对相关数据的纵向、横向分析,对比摸索设备属性,找到发电规律,挖掘发电潜力,反复试验优中选优确定操作方案,不断提升机组运行经济性,风电机组可利用率从最初的99.3%提升至99.9%,在华电集团名列前茅。各风电场投产发电以来均实现投产即盈利,且发电量指标均超可研。“抓住每一缕风,抢发每一度电”成了大家的共同信念。
据了解,华电新能盐源公司下一步将加快构建“百万千瓦智慧新能源基地”,加强对新能源设备状态全面感知和分析,做到人、机、物、系统等全面互联和各业务系统应用的全面贯通,引导盐源风电生产管控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增强电力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实现“无人值班、无人值守”,大幅提升生产运营集约化水平和自主能力。
到各山脊摸排资源。华电新能盐源公司 供图
央企担当,项目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多维度发展
“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改善一方环境。”这是华电新能盐源公司的承诺,也是正在绘就的清晰图景。
2023年1月至9月,盐源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居凉山州第一,风电项目投资就占了全县总量的三分之一。
随着盐源县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日渐成熟,已吸引了一批风电生产制造企业落户于此。据了解,生产风电机组叶片的东方电气(盐源)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于2022年率先落地,武汉华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也在盐源落户新能源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风机塔筒、光伏支架及钢结构产业也将陆续实现当地供货,逐步形成新能源设备供应产业链集群。
华电新能盐源公司积极响应凉山工业强州、盐源工业富县战略,以风电产业集群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绿色引擎”,带动当地人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华电新能盐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奇臻表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要求施工单位优先选用当地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当前,华电新能盐源公司正与地方政府一道,以打造绿色优势产业、提高风电综合利用效能为思路,探索“新能源+”实施路径,赋能乡村振兴。盐源县文广旅局副局长贾丹介绍:“我们将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结合观光、露营、农业采摘等文旅资源,做好文旅产业的串珠成链,计划打造一条精品旅游线路。”盐源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宋枢平认为,新能源产业引进后,将对农业上的用水用电等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新能源产业支持下,盐源的农业发展也将迈上新台阶。
白乌风电项目,一座风力发电机组准备进行吊装叶片。韩金雨 摄
追风逐电,为新阶段发展注入华电力量
据测算,华电新能盐源公司108.9万千瓦的风电项目规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26亿千瓦时,可满足四川118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每年相当于植树造林7250公顷,与同等规模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87.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6.05万吨。
盐源县集中式风电基地的成功建设,在科技创新、风机设计制造、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为高海拔地区“基地化、规模化、集中连片”风电开发再添“新样板”,为当地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探索,对我国高海拔风电开发建设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凉山州是四川最大的风电基地,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据《盐源县“十四五”新能源规划修编》,盐源县还将开发约年产13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自2014年底成立以来,华电新能盐源公司开创了华电在川新能源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发展之路,项目全容量投产为盐源县和凉山州的清洁能源开发蓝图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电新能盐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兵表示,公司将以“全面推进、重点突出、抓大不放小”为思路,立足盐源主战场,辐射凉山大阵地,充分挖掘盐源风光资源,为盐源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华电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