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普遍认为,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发展有利于构建完整的漂浮式风电产业链,助力我国深远海风电产业发展。
近日,中国电建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公示,海南万宁海上漂浮式项目样机工程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成交,中车株洲所、东方电气、运达股份以及上海电气四家整机厂商中标。海南万宁海上漂浮式项目是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预计总装机容量为1吉瓦,该项目首期工程的推进被视作漂浮式风电发展的一大重要节点。业界普遍认为,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发展有利于构建完整的漂浮式风电产业链,助力我国深远海风电产业发展。
规模化发展起步
公开消息显示,中国电建海南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东部海域,场址平均水深约100米,规划场址中心离岸距离为22千米,场址面积约160平方千米。2022年12月,该项目正式开工,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预计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最新公布的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项目公示显示,计划采用6台16兆瓦至18兆瓦风电机组样机,首批项目工程预计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
中标厂商之一的中车株洲所表示,此次中标共2台18兆瓦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通过多年联合攻关,该公司已掌握了漂浮式机组系统设计方法,解决了漂浮式整机系统一体化设计、运行工况下漂浮式机组系统的振动稳定性、整机系统高可靠运行低成本运维等技术难题。
另一中标厂商运达股份也在2023年底宣布,16兆瓦至18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下线,表示突破了海上机组一体化、“风浪流”耦合控制、抗台风策略等关键技术,计划在万宁项目中首次投入商业运营。
据了解,海南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不仅是海南省海上风电“十四五”重点实施工程,也是我国首个规模化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据悉,该项目二期工程装机容量为80万千瓦,计划在2027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全部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42亿度,能够为海南提供大量清洁电力。
新机型不断涌现
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开发一大重点正是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平价示范,推进漂浮式风电机组基础、远海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我国首个漂浮式商业化海上风电项目。
政策支持利好、市场需求高涨之下,近年来,我国漂浮式海上风电市场已从初步“试水”变得十分“热闹”。《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我国主流风电整机制造商大多都开启漂浮式海上风机的研发试验,并不断推出新机型。仅2023年一年,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上海电气等风电整机厂商都推出了新款漂浮式风电样机,容量均在15兆瓦及以上。在此之前,中国海装于2022年推出国内首台深远海漂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目前已开始发电;金风科技也曾宣布建设温州深远海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包括深远海漂浮式研发总部、零碳示范区等。
除了新机型不断涌现,漂浮式风电融合应用同样加速。2023年10月,由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负责开发建设,上海电气风电提供风力发电设备及塔筒的“国能共享号”宣告完工,这也是全球首个漂浮式风光渔融合项目,实现了漂浮式风电与海洋牧场养殖一体化设计。
市场研究机构长城证券指出,漂浮式海上风电乘着国内海上风电行业重启势头紧锣密鼓开启建设,海南万宁规模化漂浮式风电项目的建成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风电产业链完整,建成大容量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原创技术体系。
降本指日可待
海上风电步入深远海一直是大势所趋。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数据,全球范围内约有80%的海上风能资源都在水深60米以上区域。时至目前,漂浮式风电起步相对较早的部分欧美国家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漂浮式风电发展目标。例如,英国政府制定了到2030年完成50吉瓦海上风电装机的目标。2023年3月,英国新敲定了十多个漂浮式风电项目。2022年底,美国也提出到2035年完成15吉瓦漂浮式风电的装机目标。
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陈相羽认为,全球漂浮式风电市场虽有积极的目标,但从欧美经验来看,如果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可能会拖慢行业发展进程。更值得注意的是,漂浮式风电发展还存在技术难题,包括升压站缺乏测试、运维成本较高等,这些挑战仍需要行业共同克服。
在我国,漂浮式风电起步相对较晚,成本问题更为凸显。据银河证券测算,目前我国漂浮式风电经济性仍有所欠缺,漂浮式风机单位千瓦造价约在4万元左右,远高于传统固定式海上风电水平。其中,风机成本占比约为43%,平台成本占比约为36%。
尽管如此,业界普遍认为,漂浮式风电降本潜力十分巨大。实际上,通过不断设计创新和容量增长,全球漂浮式风电造价在过去15年已降低80%以上。银河证券指出,未来要实现平价,机组基础和远海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是关键。风电行业若能够在降本同时加强控制供应链风险,漂浮式风电实现商业化开发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