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年初第一届特朗普政府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近些年风电产业链陆续向东南亚、墨西哥等不受关税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转移。然而,伴随特朗普2.0提出的拟实施关税政策,这一全球部署战略是否仍能够帮助制造企业实现其最初“出海”的目的?中资风电产业链企业应当如何加以应对?
特朗普2.0关税政策概览
自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开始,特朗普陆续提出过一系列拟实施的关税措施,包括:
提议取消世界贸易组织(WTO)给予中国可享受美国进口关税的“最惠国待遇”,撤销中国“永久正常贸易伙伴关系”(PNTR),为中国制定新的特定关税清单。
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至少)60%的关税;针对转口贸易,对中国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征收100%关税。
对全球(从所有国家进口的所有产品)征收10%或20%的基线关税。
如果金砖国家(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南非)在国际贸易中创建美元的替代货币,可能对它们征收100%的关税。
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所有产品征收25%的关税,直至毒品与非法移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对特定国家的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等等。
虽然上述计划是否会切实转化为国家关税政策尚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包括关税的启动时点、涵盖范围和持续时间、潜在的“豁免”国家和程序等,但在目前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贸易格局面临动荡不安的大环境下,关税威胁无疑被视为“外交谈判”的主要工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关税政策的保护主义属性十分明朗,美国将有可能实施近一个世纪以来最激进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
制定以上激进关税政策的动机之一是为了鼓励美国的在岸生产。全面提高关税,以及威胁对特定企业或行业征收关税,可以抑制美国本土企业在海外建厂进行生产,再以低成本返销美国市场。支持国内制造业、保护美国本地生产商是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动机。历史已经证明,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借助《1962年贸易扩展法》的第232条(国家安全)对钢铁和铝征收关税开始,美国生产商通过提高市场价格,实现了在无需实施重大重组的情况下维持经营。而价格的上涨推升了下游产品的价格,从而降低美国相关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此外,在特定条件下,关税可以改变双边贸易平衡。特朗普2.0期望新的关税政策可以减少美国贸易赤字。然而,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来征收关税会人为转移赤字的地理位置,但贸易赤字也会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汇率和宏观经济状况等。当然,不排除将关税作为国家间贸易协议谈判或政治交易的筹码这一因素,因此,上述措施并非全部会被实施。
对本土经济、全球贸易和产业链布局的影响
美国需要从加拿大和墨西哥大规模进口钢材和铝等大宗原材料。短期内,美国本土的进口商品因为关税提升所增加的成本将抬高其市场价格,并最终转嫁给消费者。这将进一步恶化尚未结束的“通胀之战”,导致美国民众因感受到价格上涨压力而心生不满。对于企业而言,部分针对特朗普在第一任期中发起的贸易战而将产业链转移至墨西哥等其他国家的本土企业,同样会由于身处关税2.0可能的波及范围内而提出强烈抗议。
除中美贸易战或将升级外,特朗普2.0关税政策将对新兴经济体和欧洲的国际贸易产生深远影响。拥有大量贸易顺差的新兴市场、转口中国商品的新兴市场(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或对美国商品征收高关税的国家(巴西、印度),有可能会面临周期性的市场压力。然而,随着美国拉开与中国的距离,前者将需要更多地依赖墨西哥和印度等其他国家,因此,这些国家有望从回流中获益。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放缓和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有可能将给东欧造成负面影响。欧洲发达国家会因自身产业的集中度差异,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英国以服务业出口为主,受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较小。德国等以制造业出口为主的国家,将面临更大的潜在负面影响。同时,某些国家和地区或将设立新的报复性关税,这将严重加剧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
平衡国际贸易和促进产业链回流,可以说是特朗普2.0“美国优先”战略和关税政策的核心目标。特朗普2.0关税政策将加速全球供应链的深度重组,进一步改变中国产业链的全球布局。与特朗普在其首个任期内推出针对中低端制造业的政策不同,特朗普2.0政策的覆盖范围将更为广泛,影响更为深远。
首先,高附加值制造业将成为重点打击目标,尤其是电子产品、精密制造、汽车零部件和高科技产业(半导体、人工智能设备等)。此类产业面临的不仅是更高的关税壁垒,还可能受到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的双重压力。这种政策导向或将促使跨国企业加速将高端制造环节进一步转移至其他国家,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心地位。
其次,区域化趋势的增强和多中心供应链布局的形成,正在改变传统全球化的格局。自特朗普1.0政策以来,产业链通过自由贸易协定(如《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和供应链“友岸化”战略向非中国市场转移。这种策略使得东盟和南亚的新兴国家成为中低端制造业的重要承接地,在产业转移中受益,形成对中国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部分中端制造领域。然而,在目前特朗普2.0的规划中,我们看到美国拟对某些新兴市场提高关税税率,并加强对属地化制造的比例要求。这明显削弱了相关地区(如东南亚、墨西哥)作为产业链替代中心的优势。随之,我们将有可能看到在全球产业链多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下“脱钩”和“再全球化”的博弈。因此,全球产业链在特朗普1.0后的应对策略,很可能已不再适用于特朗普2.0后的全球产业链布局形势。
与此同时,绿色经济和ESG(环境、社会、治理)标准的兴起,将成为中国出口和供应链发展面临的新阻碍。欧美国家正在通过日益严苛的绿色关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向中国制造业施压,迫使企业在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管理中满足更高的环保标准。这无疑会增加制造企业的运营成本,并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对中资风电制造企业的启示
自2018年以来,中资风电制造企业的“出海”已逐步趋向于以设备出口为主导,辅以技术输出和本土化运营。尤其是对于已开始或计划通过海外直投建立生产基地的中资风电制造企业而言,海外工厂的选址和拟采用的投资方式在面临新一轮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下充满着不确定性。针对可能遇到的挑战,中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来帮助自身规避风险,增强竞争力以顺应新的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链布局,在全球供应链的重塑过程中占据主动?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1.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突破核心技术壁垒:重点研发高端风电设备核心部件(如高效发电机、变流器和控制系统),减少对外资技术的依赖,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避免同质化竞争。
专注于海上风电技术:加大对海上风电(尤其是漂浮式风电技术)的投入,借助目前的产业链和基础设施优势发展深远海安装和运维技术,抢占未来风电市场的技术高地。
发展智能化产品: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推出具备智能管理和优化能力的风电设备,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推进国际市场多元化布局
开拓新兴市场:关注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拉美等新兴市场,迎合这些地区对清洁能源迅速增长的需求,利用其政策壁垒较少的时机先行布局。
继续加强“一带一路”合作: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开展风电项目合作,通过提供设备、技术和金融支持扩大市场份额。
深耕欧洲市场:尽管竞争激烈,但欧洲持续稳定的绿色转型需求、清晰的储备资产和政策支持,为高端风电设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其成熟的政策框架和契约精神,也为商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3.分散制造和供应链布局
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贴近客户终端市场和目标市场,减少物流时间及运输风险,保证按时交付。建立售后维护团队,提供及时完备的运营维护。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东南亚、印度或拉美等新兴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基地,虽然可以在短期内避开关税壁垒,但在特朗普2.0时代是否可持续,有待商榷。
优化供应链体系:加强全球供应链网络建设,分散关键部件的供应来源,确保供应链韧性,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在选择供应商时融入ESG考量,以满足未来客户穿透产业链的绿色需求。
利用区域贸易协定: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的关税优惠,推动在区域内的生产和出口,以降低政策风险。
4.推动绿色转型,提升ESG竞争力
发展低碳制造:采用清洁能源和低碳工艺,降低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以符合国际绿色标准。
加强循环经济实践:探索风电设备回收和再利用技术,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解决方案,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
完善ESG合规性:主动满足欧美市场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的要求,从以单纯的价格优势转向同步提供高标准产品和服务等软性竞争优势,来赢得国际订单。
5.加强金融和政策支持
寻求政策扶持:与其他国家的中央及地方政府合作,争取海外直接投资所享有的政府补贴、各项津贴支持、税收优惠、研发激励机制,以及与国际市场拓展创新相关的专项基金或政策等。
当地融资创新:通过与当地的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为海外风电项目提供融资支持,降低客户的资金压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其他国家当地的金融市场融资机制。
探索长期服务模式: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维护和升级服务,通过设备租赁或长期合作协议绑定客户。
6.加强国际合作与品牌建设
建立国际联盟:与当地企业或国际能源巨头合作,共同开发风电项目,扩大市场影响力。
提升品牌国际化:加强海外品牌营销,塑造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高端可靠的形象,赢得更多国际市场的信任。
参与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风电技术和环保标准的制定,增强中国风电企业的话语权,降低合规风险。
综上所述,特朗普2.0关税政策将加深中国产业链的分化与重组,对高端制造业带来更大挑战,同时也创造出绿色经济和全球区域化合作的新机遇。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应对特朗普2.0关税政策时,可以考虑从技术创新、市场多元化、供应链优化、绿色转型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通过强化自身竞争力,构建区域和全球化的灵活布局,借助第三方力量有效化解政策压力,抓住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带来的机遇顺势而为,以实现可持续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