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一套纪录片《大国基石》报道了由国家能源集团建设、电气风电提供核心机组的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福建南日岛“国能共享号”。
该项目位于福建莆田南日岛海域,采用三立柱半潜式漂浮式平台,巧妙利用平台中间六边形区域进行深海养殖,平台上安装有一台电气风电4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以及轻质柔性光伏组件,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创新理念,实现“平台结构、海洋空间、运营功能”多空间多层次共用。据悉,平台上4兆瓦风电机组一天满载可发电9.6万度,并且单个养殖周期鱼品收入预计达数百万元,实现了多能、多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
全球首个
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
作为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渔业养殖一体化设计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创新实践,项目实现海上风电从单一发电向“绿电生产+生态养殖”的跨产业升级,电气风电提供的4MW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在固定式机组的基础上,相应地针对漂浮式基础的特性,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设计,以更好地适应漂浮式风电应用工况。
极限工况表现优异
长效稳定运行
持续打造“好品质、可信赖”口碑
电气风电以实战数据践行“为客户提供可靠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质量方针,以优异的极限工况表现和长效稳定的运行,印证“好品质、可信赖”。
极限工况表现优异
- 2023年抵御第14号台风“小犬”期间,机组在锚链未全部回接、无电力供应状态下保持结构完整。
- 2024年迎接第3号台风“格美”考验,台风从机组正面登陆,瞬时风速最大值达到33m/s,强度达到14级。台风眼横穿漂浮式风机所在风场,整个漂浮式系统晃动仅1.17°,面临强台风,机组展现了优异的抗台性能。
长效稳定运行
- 自机组全容量并网以来,项目运行表现优异。平台上4兆瓦风电机组一天满载可发电9.6万度,约能满足4.2万人一天的生活用电需求。
产学研联合,创新协同
项目的成功实施依托于产学研深度协同。项目由龙源电力主导,电气风电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整个漂浮式风机系统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了1:40的缩尺模型水池实验,水池实验共完成了近200个高度还原的工况模拟,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恶劣海洋环境与物理模型的相互作用,进行不同工况下的风、浪、流荷载试验,测试漂浮式风机系统的关键性能参数,预判原型在实际海况中的响应特性,并对数值计算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项目相关的产学研协同研发对后续项目的稳定运行和卓越表现提供了坚实基础。
牵头编制中国首份
漂浮式风电机组设计标准
持续引领中国海上风电
迈向深蓝
电气风电自2014-2024年连续11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排名中国第一,积淀了中国最大的海上风电样本库、累积了丰富的海上风电项目经验。在此基础上,电气风电在漂浮式风电领域持续领跑,发挥行业引领示范作用。
电气风电牵头编制了国内首份《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推动了我国漂浮式风电设计规范的标准化进程,进一步促进我国深远海风电市场的发展。此外,电气风电还在进一步推进海南万宁16MW级漂浮式项目(中国首个规模化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的运行,该项目将采用自主研发的EW16.0-252半直驱机组,在南日岛漂浮式项目基础上实现单机容量的跃升。
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是新能源发展与传统海洋经济共享共进、互促共赢的新探索,探索了“绿色能源+蓝色粮仓”的新模式,也为风电与其他能源、其他产业间的高效利用和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未来,电气风电将持续服务国家战略,以“风电+”新场景、新应用为支点,深化风电与其他能源的多能融合、多能互补,推动能源与其他产业间的协同创新,持续打造“好品质、可信赖” 的市场口碑,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