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海上风电。曾几何时啊!”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时讲道。
总书记的点赞让企业倍感振奋、备受鼓励。一年来,中船科技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为指引,依托自身海上风电先发优势为基础,以海上风电装备为核心,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创新逐浪 勇攀海上风电技术高峰
蓝天下,白色风机高高矗立,叶轮扫风面积足足有7个标准足球场大小,长达126米的叶片每旋转一圈,就能产生一个三口之家约7天的用电量。这是中船科技自主研制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机组于2024年7月在辽宁营口华能仙人岛热电厂成功运行发电,目前已连续无故障运行109天,累计发电11338.16MWh。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厅,听闻这台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国产化率达99%,很是感慨:“当年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海上风电。曾几何时啊!”
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持续刮起的绿色风暴中,海上风电无疑是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一股力量。随着技术突破和市场格局的深化调整,中国已成为全球海上风电市场的领军者,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43GW,占全球市场份额51.3%,连续第四年位居全球首位。
蓝海掘绿能,创新不止步。面对海上风电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国内唯一持续且稳步推进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示范、应用的整机企业, 一年来,中船科技力攀关键技术高峰,持续抢占海上风电发展制高点。在离总书记参观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的两个多月后,6月30日,完成了这台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吊装,7月19日,该台机组启动发电。2025年2月,该机组还上榜全球“最佳海上风电机组”TOP10榜单。
与此同时,为应对海上风电正驶入深远海、迈向大型化,一年来,中船科技积极推进H305平台海上风电机组的开发,该平台机组单机功率可覆盖20-25MW,风轮直径达305米,塔筒可定制化设计9.5—12米直径,适用于水深30—60米、离岸距离30-130公里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中高风速海域。与H260-18MW平台机组相比,各项性能指标均有大幅提升,其中,叶片长度增加20%,发电量提升38%,风场综合开发成本可降低5%以上,收益率提升10%以上。同时,针对深远海电网支撑能力弱的问题,配置黑启动+构网型技术,深度耦合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解决机组低频振荡问题,使机组电网支撑能力提升80%以上。
融合发展 重塑海洋经济版图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当前众多沿海省市正积极推进海洋能源综合利用和多业态融合发展,全力写好海洋经济“大文章”。在此背景下,中船科技依托“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和产业链协同发力的理念,积极开展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建设,致力于打造风渔文旅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构建沿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中船科技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深度聚焦我国海洋经济动能转换迫切需要,立足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动从供给侧发力构建应用场景,重点建设需求旺盛、基础好、见效快的“海洋文旅+深海养殖+海上风电+海洋信息管网”要素单元,释放旅游、养殖、绿色能源耦合效应,推动形成“以海带陆、陆海统筹”海洋空间集约利用格局。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南海、渤海、黄海等不同海域重点示范区养殖文旅平台建设为示范,推动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总体方案落地实施。预计到2028年前后,建成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区域性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50余个,推动海洋生产力大幅提升,为我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构筑强劲动能。
乘风向海,大展身手。中船科技将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深耕海上风电及“海上风电+”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壁垒,进一步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强劲动力,谱写蓝色经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