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彭泽县棉船风电项目(以下简称“棉船风电项目”)是江西省“十四五”碳减排示范项目,由江西核电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赣核能源有限公司投资新建,总装机容量100MW,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44亿千瓦时。
该项目所在棉船岛,地处赣北长江中心,是江西省打造“万里长江第一零碳岛”示范工程的核心区域。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施、35kV集电线路、110kV升压站、10MW/10MWh储能系统及送出线路等5个单位工程,由江西高能投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西通能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能咨询”)承担整体监理工作,合同建设工期21个月。
项目实际开工时间为2023年10月,计划2025年5月份投产发电。棉船风电项目自开工以来,针对长江汛期特点,全体参建单位创新施工技术方案,完善应急保障预案,确保极端天气下设备设施安全。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基本完成了全部5个单位工程(除送出线路单位工程中长江大跨越段)的施工任务,并于2025年3月17日顺利完成9号、10号跨越塔的最后组装,为后续跨江放线作业提供了保障。4月18日,本项目迎来了重大建设里程碑——其110千伏配套线路正式启动跨长江放线作业。
银线越天堑:技术突破铸就“空中伏蛟龙”
在长江之畔、湖口棉船,两座单基重达270吨、全高172.8米的跨越铁塔(9号、10号塔)隔江而立,一条条银线在跨江导引绳展放下,正随着拖引船跨天堑、伏蛟龙,只为将清洁能源的脉搏注入华中大地。面对复杂的跨江施工难题,施工团队创新采用“全封航拖轮牵放+阶梯式张力放线”等先进技术,争分夺秒,顺利完成跨江导线架设任务,通能咨询棉船风电项目监理部也实现了监理工作的里程碑突破。
我们在现场采访通能咨询棉船风电项目监理部总监戴海军时,得知在长江之畔组立如此高吨位铁塔“省内尚无先例”,而本次项目配套的110千伏送出线路,更需跨越1650米宽阔江面。监理团队将面对江面水文复杂、塔体超高、跨江间距长、封航时间有限等一系列施工难题,现场张力放线、跨江拖船布线,特别是“电力蜘蛛人”在近百米高空顶着酷热与强风牵引导线,单次牵引重量更是达到几十吨,犹如“空中伏蛟龙”!
这一切,都向监理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此,监理团队耗时数月进行技术攻关,采用“数字化管控”技术,通过智能监测定位与全景高清摄像系统实时追踪施工进展与监控现场安全,确保跨越段在长江通航高峰期“零干扰”完成架设;运用无人机巡检、智慧监控系统等数字化手段,对高空作业、起重吊装等高风险工序实施旁站监理,确保施工全过程受控。
通能监理护航:织密安全与质量双网监理团队全程以“智慧监理”为核心,通过三维建模预演风险场景,强化前期高空吊装、设备稳定性等关键环节的动态监测。监理团队引入红外线激光遥测技术实时监控塔材平衡,并通过多部门联合督查,确保270吨塔体在高空对接中分毫不差。
跨江布线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克服施工点多、风险难度大等困难,以“铁军”意志攻克骄阳酷热与强风干扰,每日监控高空作业将近10小时,最终在4天的封航窗口期内,实现9号塔、10号塔线路安全架设完毕,为本次跨江施工画上圆满句号。
此外,棉船风电项目监理部严格贯彻落实建设方和通能咨询公司要求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将作风建设融入监理工作全流程,积极为监理工作注入“安全+廉洁”的双重保障。
未来展望:银线织网拓展更大空间
银线跨江,伏的是技术攻坚之“蛟龙”;通能监理,守的是生态与安全之“平安”。
从铁塔组立到跨江放线,从风雨无阻的“电力蜘蛛人”到严谨高效的通能监理人,棉船风电项目诠释了现代基建的速度与精度,也使得通能咨询的监理人在新能源项目技术、管理能力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展望未来,通能咨询将随着这条“空中银龙”的继续舞动,在新能源市场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接下来,通能咨询棉船风电项目监理部将和电力建设者们一道,开展高空飞车安装防振锤等关键作业,为下阶段项目全面投产发电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