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发电机能养活一小镇
“一台1.5兆瓦的水下‘风车’就能满足岸上1000个家庭每天1千瓦时的用电需求,基本相当于目前一个滨海小镇的用电需求”,于博士说。
在德国留学期间,给于华明博士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德国15%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精湛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而且到202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将达到47%。相比之下,在海洋能发电等多个领域国内相关产业还属于空白。 青岛市科技局海洋处副处长刘向东表示,20年来,国内始终没有放弃海洋能开发,“在青岛的大关岛上至今仍有风光互补的示范工程,后来又进行了波浪能试验”,他告诉记者,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曾
恒一曾多次来青,并召集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讨开发波浪能和潮流能,最近中海油还联络中国海洋大学,希望能在青岛选址并兴建海洋能综合实验基地。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海洋能开发与试验终于如愿在青岛落户。 “一台1.5兆瓦的水下‘风车’就能满足岸上1000个家庭每天1千瓦时的用电需求,基本相当于目前一个滨海小镇的用电需求,而波浪能发电机的发电形式则更多,海上渔业、养殖、工程作业就不需要传统能源发电了”,于博士说。而董志强告诉记者,目前技术部门已经展开对成山头海域冬季波浪和潮流产生的能量展开测试。
海洋能源将“淡化”高污染发电
“煤炭和石油都是有限资源,而且运输、挖掘以及发电都会带来高污染,而海洋能源开发在这时开展研发与海试正是时候”,于博士对记者说。
就在青岛两项海洋能源项目落户青岛的头几天,青岛两大火电发电厂因煤炭供应短缺,存煤量跌入警戒线以下,而华电青岛电厂去年三四亿元的亏损也暴露传统能源发展的瓶颈。 “煤炭和石油都是有限资源,而且运输、挖掘以及发电都会带来高污染,而海洋能源开发在这时开展研发与海试正是时候”,于博士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随着海洋能源试验场项目的启动,青岛将会成为全国海洋能源技术的试验平台。诸如叶片、自动控制系统、发电机、水冷设备等等装备制造产业也会云集青岛,青岛将成为国内主要的海洋能源装备产业基地。相比于内陆地区而言,青岛市民也将能享受清洁能源逐步替代高污染能源给城市带来的便利,首批海洋能源发电产品将在3-5年内投入市场。 青岛市发改委蓝色办主任任振刚告诉记者,根据规划,青岛还将推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洋能源产业基地也将落户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