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未收购风电电量最多,占全国风电未收购电量总数的75.68%
中国电监会发布报告指出,中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快速增加,但缺乏具体的风电送出和风电消纳方案,内蒙古、甘肃等地区大规模风电送出消纳的矛盾日益突出。
电监会2月12日首次对外发布《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对未收购风电电量进行了统计。根据报告,至2010年6月,内蒙古未收购风电电量最多,为21.01亿千瓦时,占全国风电未收购电量总量的75.68%。
内蒙古风电外送问题不容乐观,随着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大规模风电装机的陆续投产,华北电网也面临着本地风电消纳,使得依靠华北电网输送风电的蒙西地区通道变小。
内蒙古地区的风电需通过西电东送通道送往京津唐地区,现有两条通道容量有限,只能解决少量风电的送出,内蒙古送出第三条通道2006年就已经开始规划,至今仍未开工。
此外,首个“风电三峡”、甘肃酒泉风电基地也存在消纳市场及其配套电网建设均不明确问题。到去年年底,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容量已达500万千瓦左右,也远远超过了酒泉及河西地区的用电需求。
电监会指出,风电发展规划和投资立项的统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流程相对简单,核准进度快,建设周期相对较短,电网接入系统在项目审查、方案确定及工程建设方面相对复杂,致使接入系统工程与风电场建设难以同步完成。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公司旗下乌力吉木仁等三处风场计划2010年底投产,但其接入系统至今未取得审查意见,风电无法送出。
光伏发电方面,电监会报告指出,国家层面上至今未出台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和项目建设的相关实施细则,制约了光伏发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对于作为未来光伏发电主要形式之一的接入配电网(用户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缺乏上网售电的政策支持,严重制约了小型光伏发电的投资积极性。电费补贴发放不及时,导致发电企业不能及时获得相应的电价补贴,影响企业经营效益,部分规模较小的发电企业甚至出现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现象。
电监会报告显示,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投资主体差异明显,风电的投资主体相对集中在央企和地方国有发电投资企业;光伏发电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投资建设项目规模尚小,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