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5兆瓦风机的研制,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今年10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下称“中船重工”)旗下的5兆瓦风机将下线。
“作为迟到者,我们只有陆海并举。尤其是近海风电,有着巨大的潜力。”近日,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海装风电”)副总经理陶友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和国内风电制造先驱之一华锐风电(601558.SH)的研发成果相比,依托在重庆成立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船重工的近海风电机组将更具技术优势。
进入风电产业7年的海装风电,去年以40万千瓦的市场装机容量挤入国内前10强。但这远不是中船重工的目标,借助其庞大的科技创新体系,中船重工目标是进入国内风电前三强。
发力近海风电
海装风电成立于2004年,中船重工是第一大股东,并联合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作为非船业务,中船重工力图把风电装备作为其中的支柱产业。
“我们必须小步快跑,不能失败。”陶友传说。中船把目光瞄准了近海。
根据我国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陆地和近海可利用风电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尤其是海上风电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但海上风电开发难度较大。国外公司多次忠告:海上运输条件差,特别要求风机稳定性好,一旦出故障,只能靠直升飞机运载工人去维护,遇到暴风雨只得停工。
费用也庞大。海底部分占到风机总投资额的1/3,还有吊机、运输的安装费用,海上必须用专用安装船,电缆的铺设的成本也非常高昂。
更重要的是,海上风机至少是3兆瓦以上的机组。
包括华锐风电、金风科技(002202,股吧)在内,目前,向海上进发的国内企业仅5家左右,主要在上海-渤海湾段平缓海域。
“作为国内海军最大的供应商和国内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在海洋设备和基础研究上,中船重工有先天优势。我们拥有海洋防腐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水动力国防动力实验室,包括船舶设备的防腐工程技术、产品设计等,针对海洋的,我们绝对是强项。”陶解释。
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中船重工旗下的重庆前卫仪表厂和丹麦KK公司合作,成立了重庆科凯前卫风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各持股一半,注册资本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