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表示,希望通过展开部省合作,解决东部沿海海水淡水问题,并推动沿海地区千亿元级成套装备制造业高地的形成。
4月2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议室“十二五”海水淡化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暨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成果评审会上,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邀请与会人员品尝装在透明玻璃杯内的特别的水。这杯水是由海水直接生成的,与一般的海水淡化水不同的是,它的处理装置所需电量是由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电供给的。因此它也可以被称为可再生饮用水。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十二五”海水淡化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暨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成果评审会。评审组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组成。
在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表示,中国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分布极不平衡,希望通过展开部省合作,解决东部沿海海水淡水问题,并推动沿海地区千亿元级成套装备制造业高地的形成,使非并网风电尽快产业化多元化。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表示,我国海水利用能力年均增长70%,但“十一五”任务未完成,和等国外大公司GE的合作并不理想。现正开展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建立类似天津滨海和河北曹妃甸店等区域性试点工程。针对进入城市管网难问题,将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并制定税收优惠以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
风电海水淡化产业化可行
2011年1月,顾为东率领的科研团队在江苏大丰市建成了日产100吨风电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利用1台30kW风机直接给海水淡化装置供电,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吨水综合能耗3.6kWh。“这套系统实现了风电100%利用。”顾为东对本报记者表示,“风大的时候淡化海水,风小的时候给蓄电池和控制系统充电。”
评审组认为系统主要创新点和先进性有:首次采用耦合控制技术,风电可以独立,也可以与网电、风电缓存系统协同给海水淡化装置供电;首次将海水淡化设备与风力发电设备协同设计后整体安装在风机塔筒内,组成一体化成套装置;首次采用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变工况优化控制技术,成功研究了风电反渗透海水淡化过程中流量、压力调控系统,解决了风电海水淡化的稳定运行问题;总造水量可随风电功率变化而调节,单位水量能耗基本维持不变。专家组希望能尽快建设日产万吨级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曹健林肯定了“973”计划大规模非并网风电项目取得的一系列完整知识产权成果。他说,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很快,2005以来风电装机连续五年翻番,201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8927.99兆瓦,累计风电装机容量44733.29兆瓦,双居全球第一位。50米以上风能潜在开发量达23.8亿千瓦。加上海上可利用风能资源,已远超过我国化石能源之和。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1.5亿千瓦,按照发展态势,很有可能超过1.5亿千瓦。曹健林表示,在科技部科技能力第三方测评中,江苏省的科技能力测评居全国第一,率先布局海上风电三峡战略,江苏风电装备制造生产能力占全国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