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身份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下称“三峡集团”)并不甘心止步于全球最大水电开发企业的名分。从组织构架调整到业务板块重组的整合,围绕建设综合性清洁能源集团目标的战略布局,正在三峡集团的内部展开。
本报独家获悉,三峡集团新一轮的组织构架调整中,下属子公司中国水力电力对外公司(下称“中水电”)将与集团的国际合作部重组为三峡国际公司,负责集团海外业务。
与此同时,三峡集团还将以旗下的三峡新能源公司作为集团拓展风电业务的主体,下一步,集团风电资产如长江新能源等企业,亦将纳入三峡新能源内,并争取风电业务2013 年实现上市。
接近国资委的人士称,今年以来,国资委对于央企改革已经有了重新的定位,不再强调要做大做强,而是要做强做优,主业突出。三峡集团的整合摸透了监管部门的心思,亦可视为央企整合的风向标。
被转型
1993年成立初,三峡集团名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与运营。一直到2009年,才更名为三峡集团。“一直以来,三峡集团的核心业务就是以三峡工程为主的大型水电开发。但随着储备项目减少,市场竞争的加剧,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三峡集团内部人士称。
三峡集团目前除长江干流的7 个大型电站之外,集团公司没有储备新的大水电项目。同时,其风电建成规模还很小,海外业务方面,小项目和承包业务多,投资收益较低。
上述人士称,虽然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但实际上在开发利用中一直存在争议,移民安置费用,各方利益协调等,都导致水电开发难度不断加大。本报获悉,三峡集团“十二五”规划三大水电项目中的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需要在2012年5月、11月完成全部移民搬迁安置,但现在两电站18.6万移民中,还有17万多人没有安置到位,2个县城需要整体搬迁,23个集镇需要建设。农村移民身份界定、安置意愿调查尚未全部完成。“已经没有退路可走,必须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推进。”在今年的集团工作会议上,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如此描述移民工作的艰巨。“在工程建设方面同样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必须高度关注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能有任何疏忽和失误。”
在三峡集团的“十二五”规划中,到“十二五”末,将实现水电、风电装机容量达5500千瓦,年发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年营业收入达630亿元,实现利润28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
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水电业务肯定是不够的。由此,三峡集团提出了由单一水电业务向以大型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开发转变,由国内业务向国内国际业务并举转变的目标,制定了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战略目标。
第二主业
在内部会议上,三峡集团已经明确提出要将风电作为企业的第二主业。“十二五”末,三峡集团要在整合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培育三个上市公司,再造三个融资平台。其中风电就是之一。
曹广晶在内部会议上称,要在自主开发建设的同时,通过资本运作收购具备条件的风电资产。整合集团公司风电开发资源和力量,形成统一的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平台,同时尽早谋划启动风电融资平台建设,争取风电业务2013 年上市。
在三峡集团的规划中,三峡新能源公司将作为未来发展风电业务的主体。三峡新能源公司的前身是中国水利投资集团(下称“中水投”)。2009年,三峡集团重组中水投。中水投早在2003年就进入风电领域。
下一步,三峡集团将把旗下另一个主要的风电资产长江新能源并入三峡新能源。本报了解到,2010 年,三峡集团风电新增投产装机39.9 万千瓦,累计投产59.25 万千瓦。2011年,三峡集团的风电建设规模106.5 万千瓦。
中国风能协会内部人士称,从风电规模上,三峡集团的风电规模很小,目前只有70万千瓦,而目前全国装机容量达到3000 万千瓦。但其优势在于其风电造价成本相对较低。去年建成的化德风电场,单位千瓦造价已经控制在7000 元以下,竞争力很强。
在今年工作会议上,三峡集团表示要积极争取三北(东北、西北、华北)、沿海地区优质风电资源,今年争取拿到500万~600 万千瓦。
三总部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