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搞浸润剂自主研发,我们每年至少要多花1亿元!”“巨石”研发中心负责人得意地说。作为玻纤生产的核心技术,“巨石”的浸润剂过去依赖欧美进口,且品种只有100多种。近年来,公司通过不断调整优化配方,研制了上千种浸润剂,从而能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玻纤产品。最近,公司新调试的一种浸润剂能提高玻纤与树脂的相溶度,生产的整体浴室表面不易产生气泡,且成品率高,引得许多客商纷纷来洽谈。
看准快上的果敢,让“巨石”科研人员放开手脚大胆干。从载重卡车外壳到游艇引擎,从高压线路绝缘瓷瓶到风力发电叶片……“巨石”10多支科研攻关小组研发的玻纤新品种被不断应用于新领域。去年,公司完成省级以上的科技项目8项,申报产品专利40项,今年则将增加至50项。
二问:38位一线员工缘何享受中层干部待遇?去年,“巨石”有38位员工虽然工作在基层、车间,却拿到了和集团中层干部一样的薪水和福利。
回答:源于“巨石”激励员工搞创新。
一只雁能飞到南方过冬吗?不能。必须一群雁一起飞,才能飞越千山万水——张贴在公司墙上的“雁行理论”为“巨石”作出生动注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发动9000多名员工一起搞科技创新。
激励措施随即出台。每两年,公司按创新业绩不同,评聘优秀一线员工为高级主任工程师、副高级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等7个等级,分别对应总裁助理、部长(厂长)、副部长(副厂长)等行政级别,享受相应待遇。对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公司还分别给予几千元至10多万元的奖励。一时间,公司科技创新蔚然成风,今年仅增收节支降耗申报项目就有269个,预计可节约成本1.4亿元。
时下,许多地方在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但因叶片成型工艺要求高,长度超过20米的叶片用玻纤依赖进口。“巨石”研发中心员工张燕领衔的团队通过攻关,成功研制了新型玻纤产品,用这种玻纤产品做的叶片可长达48米。一时间,客商纷至沓来,全球五大风能发电厂商也抛来“绣球”。风力大叶片玻纤纱成了“巨石”新的增长点,今年产量将超15万吨。如今,张燕被聘为高级主任工程师,公司除了给她配备一辆轿车外,还给予购房无息贷款的优厚待遇等。
小改小革也有出路。一分厂制品维护队的王火根今年56岁,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每年都有三四个小技改小革新项目,能为公司节支降耗10多万元。老王因此被聘为副主任技师,享受副厂长的待遇。“想不到一把年纪了还能风光一回。”王火根说,厂里的年轻人非常羡慕他,已有20多人向他“拜师”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