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对项目开发有透彻的了解和清晰的路径。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陈丽华领着员工不分昼夜穿梭于南山勘测现场,华银公司,省设计院、发改委、气象、环保等地,摸清不同条件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如:机型选择、叶片长度对道路成本的影响,政府补贴方式,银行利率变化,折旧比率,不同资本金、不同电价的投资收益率等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优化设计打下了基础。
“优化是一个精细化设计的过程,精细化能够从细微之处节省大量的成本。”这是公司上下形成的共识。风机设备费占了风电工程概算的一半,公司组织人员从各种风机型号的选择,多角度进行计算与考证。在机型的选择上,设计方与业主方曾发生过严重分歧,由于公司组织专人对风机容量从850千瓦、1兆瓦、1.5兆瓦、1.65兆瓦、2兆瓦等五种机型进行了上百次数据的对比和反复认证,说服设计方重新修改了机型。可研最终从计划的49台1兆瓦机型减少到25台2兆瓦机型,道路由63.47公里减少到了25公里,使风机机位点和道路工程减少了50%。仅此一项节省投资4000余万元。
优化是追求设计水平进一步合理和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为了最大限度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公司对南山一期可行性经济方案一次又一次地提出修改意见,大大小小先后修改了100多次。通过不断优化设计以及严格控制施工过程,降低了工程造价,工程投资较可研与执行概算减少6000多万元。
创新求特,提升工程价值
在风电领域,南山风电人不是先觉者、先行者,但能敏锐地洞悉山地风电的价值提升之道并勇于开拓实践、善于创新求特,将项目的价值、创新、效用、成本有效整合,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山地风电的品牌效应放大,不能不说是南山风电一期工程价值提升的根源。
南山一期工程处于国家风景名胜区,建筑设计、选址及施工限制较多。同时,工程地处海拔1800米的高寒山区,气候多变,雨多雾大,有效施工时间短。再则,上山道路60多公里,大弯188个,小弯无计其数,风机叶片、塔筒等大型设备运输十分艰难。面对这一道道难题,他们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五新”运用,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首次应用后轮转向特种车辆运输,减少了运输道路的工程量,节约了工程造价;升压站屋顶应用新型建筑防水技术,无裂缝、无渗漏;施工过程采用了监测和控制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防裂缝施工技术、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技术等,实现了风机基础结构内实外美,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风机可利用率由设计的95%提升到与98.18%;年等效利用小时由设计的1870小时提升到2234小时,性能指标远优于设计标准,也高于行业标准。南山一期建设中,《增强风机气象站在冰冻季节可靠性、提高发电能力》等七项成果分别获得QC活动小组和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为山地风电建设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经验。
坚持生态立业,打造工程亮点,是南山一期价值提升的又一路径。公司致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环保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精心设计、科学施工,把每一台风机、每一项工程都作为一处景观来雕琢;吸取人文元素,植入旅游基因,使风电场建设风格个性化、功能人性化、建筑风景化,精心打造了七大工程亮点:一是升压站首创国内流线型绿色生态屋顶景观设计,实现了现代文明与原始生态的完美结合;二是绿色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小安装平台面积,及时进行生态复绿,保留了原生态风貌;三是优化风机台数设计,由可研设计49台1兆瓦风机减少到25台2兆瓦风机,道路由63公里减少到25公里,节约工程造价四千多万元;四是升压站配电装置采用户内设计,降低了冰冻、空气潮湿等对风电场运行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五是电缆地埋,场内集电线路采用电缆直埋,避免了冰冻倒杆,保护了自然景观;六是采用带加热功能的新型超声波测风装置、叶片涂抹憎水材料等措施,消除了冰冻对风机运行的影响;七是工艺内实外美,升压站结构棱角顺直,地面精细平整,屏柜接线美观,电缆敷设整齐,防火封堵严密。正是这些创新和亮点,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提升了工程的独特价值,助推当地旅游事业发展,2012年南山旅游人数增加80%,旅游收入增加85%。
安全为天 夯实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