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商学院 >市场营销 > 想清楚这10个问题再去做O2O,至少可以省下1000万

想清楚这10个问题再去做O2O,至少可以省下1000万

2015-11-02 来源:电子商务的那点事 电子商务的那点事 浏览数:1096


  第二种情况是,商家和用户都很难判断自己的效率是否提升,但是依然会持续使用平台。举个例子,外卖这件事对于很多商家而言是把明显的双刃剑,因为毛利低(平台配送最少要扣15%,自己配送也是一笔成本),伤害品牌(菜的温度无法保证,失去摆盘美感),而且本来会到店的客人从此只点外卖了影响餐厅人气。但大部分餐厅还是会选择和外卖平台合作,因为短期上看来可能还是有利可图而且迫于竞争不得不做。更明显的例子就是团购,分析略。这种并没有明显提升双方效率的平台是否有远期的商业价值,前期的判断的难度就比较高了,如果没有拓展的新增业务,主要就看后期的盈亏数据了。
  Q3: 所谓的细分领域市场垂直切入,究竟应该垂直到什么程度?
  现在的创业者就算没看过读者也都看过《定位》吧,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营销理论,定位诞生于大约40年前,那个电视刚刚发明的年代,特劳特老师怎么也想不到50年后会诞生乐视这种奇葩公司吧。在互联网时代,定位上的很多内容是有很强的局限性的,比如一个最常见的陷阱:过度垂直。
  定位最推崇的一个品牌下面只有一款产品,甚至做到品牌即品类的方案确实是占据心智资源的最佳途径,但是怎么会料到互联网产品这个生态体系和高频打低频这么厉害呢?
  什么叫生态体系?你要是在一个电脑上装个360的安全卫士,却安了猎豹浏览器,腾讯电脑管家,百度助手,你看它们几个每天不打来打去折腾死你的电脑的。
  高频打低频就更简单了,易到用车起步够早,市场够细分,定位够清晰吧,还不是被同时做出租车,快车,专车,顺风车和代驾的滴滴打的一败涂地,只好卖身给乐视。一个软件就能满足我的全部用车需要,为啥还要再下一个专车软件?我现在毫不怀疑另外一个定位更精准,但最终必然要被滴滴屠戮的品类,就是E代驾等一系列代驾软件。
  过度垂直不好,但是做成58同城那样的全品类平台更不好,你看连姚劲波自己还是单独推出一个58到家嘛,何况初创公司也没机会上来做那么多的品类。综上,一个理想的O2O平台的垂直程度,是满足同一批用户的几类相似需求。比如百度外卖,已经发展到了快餐,正餐,水果,超市购,送药上门(那些只做送药上门的App肯定死翘翘了)等等一系列和外卖相关的业务,但它绝不会顺便卖个机票,这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理想的O2O平台的垂直程度。河狸家要是一心一意终生只做美甲,那雕爷就应该是我徒弟了,美甲只是它的切入点,就像滴滴的出租车一样,高频的品类拉起流量,然后迅速扩大范围,再用高频打低频干掉过度细分的对手。
  总结起来就是,O2O平台不能过度垂直,而是应该用一个高频细分品类切入市场,侯然去满足同一批客户的一大类相似需求。
  Q4: 那究竟是“高频打低频”还是“专家打通用”?
  前面谈到了O2O项目不能过度垂直,因为高频打低频这个东西太厉害。那知识丰富又思维严密的同学该说了,黄太吉刚刚融资1.8个亿要自建平台,它平台上那几个产品连饿了么上十分之一都不到啊;智联招聘上能招程序员还能招运营和财务,但是现在去过3W的人都知道,互联网招聘就上拉钩网啦;Enjoy上的很多餐厅美团上也有优惠,可是为啥装逼犯不用美团只用Enjoy呢。
  雕爷在一代O2O名作《O2O的胜负手》讲过四个打不过,其中前两个就是”低频打不过高频“和”通用型打不过专家型“,但这两个理论之间有着明显的冲突,高频的平台往往更通用,而低频的则更专业,那究竟是高频厉害,还是专家厉害呢?这个问题就很烧脑了,下面举的三个例子就分别代表了三种典型的场景,在市场足够大的前提下,低频的专家型就可能胜过高频的通用型。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帮你创业成功的7句箴言
阅读下文 >> 美团王兴:我与红杉走过的十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school/show.php?itemid=24292&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