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商学院 >市场营销 > 噱头的“中国式营销”

噱头的“中国式营销”

2015-11-10 来源:第一营销网 浏览数:735

“中国式营销”这一概念或者说理论,几年前有接触过,但没有在意,此次恰逢《第一营销网》推出关于“中国式营销”是否失效的系列探析专题。我坚定地认为自己应该把深藏于心底多年的声音发一下。

  “中国式营销”这一概念或者说理论,几年前有接触过,但没有在意,此次恰逢《第一营销网》推出关于“中国式营销”是否失效的系列探析专题。我坚定地认为自己应该把深藏于心底多年的声音发一下。
  可以这么肯定地说,如果不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中大部分人,也包括我,都没有机会就某一个专业的领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更不可能对某些所谓“专家、学者”提出的某种概念及理论提出完全不同的意见,甚至批判。当信息和资源不对称的时候,我们大多数群体只能被动地接受许多专家所谓专业的的观点,哪怕是根本立不住脚的。然而,互联网给我们带了福音,各类不同的专业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自由表达观点和发表专业见解的机会。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是幸福的一群,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从实战中走来,又专注于研析的实战型专业营销策划人。
  对“中国式营销”,我要给她套上“噱头”两字,并无恶意,也无意中伤谁。歌德说过一句话,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鸟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喉。意思就是每一个阶段我们不可能跨越这一个阶段,你必须坚守这一个阶段做一些你认为该做的事情。“中国式营销”这个叫法,在几年前的中国营销界确实是带来了许多的话题,但我不管提出此概念的专家学者们是出于何种目的,至少实现了营销传播的效果,带来作品动销的成果,从这个角度讲,这个概念无论是噱头还是有意为之的炒作,其营销的价值已实现。
  “中国式营销”是一个很容易抓住眼球的概念,从营销策划的角度,是到位了。但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度,我认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是一种无病呻吟的学院式呐喊,于营销问题解决价值不大。可以这么肯定地说,到现在没有人可以说得清“中国式营销”是什么。甚至,连当初写这本书的专家学者们如今也不一定能把这个概念说得清晰,讲得让人心服。如果真如《中国式营销》的专家学者们所写的,中国式营销分为三层:营销之道、营销之法及营销之术的话,不说人人都成为营销专家,至少从事营销工作的人都是中国式营销专家了。
  我们常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营销也一样,最好的营销一定是最适合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那么,最适合的营销是什么的样的呢?
  我坚定认为,最适合的营销就是本土式营销或本土化营销。
  以肯德基为代表的洋品牌为什么要在中国卖快餐,卖粥、卖豆浆?
  为什么日系车在美国可以干赢美国本土车?
  为什么中国部分手机品牌在非州,南美等国家大受欢迎?
  ebay在中国为什么打不过阿里?
  相反,中国的服装,中国的食品,中国的汽车在西方发达国家就无法突破呢?
  其核心一定不是“美国式营销”,也不是“日本式营销”,更不是“中国式营销”,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营销模式--正在笃行本土式或本土化营销,或者必须施行本土化营销。
  适合于当地市场的本土化营销是核心,离开本土化,任何“式”的营销都无济于事。同样是洋快餐的麦当劳因其坚持美国市场的营销打法,与同是美国的兄弟肯德基在中国市场已拉开了一定距离了。这已是营销不进行适应本土化创新的最鲜活案例。
  这几年,“中国式”成为网络最热的词之一,各类中国式的新词层出不穷,而诸多文人墨客也是乐此不彼,如“中国式离婚”,“中国式教育”,“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相亲”等等,许多媒体更是倍加渲染,特感兴奋。于我,却深感痛心。因为我洞察到,“中国式”成为网络热词背后透露出来的更多是一种贬斥,嘲讽。对我们,对我们的国人其实是一种深深的伤害,或者说是一种明目当胆的攻击。这又是否是另一种以美国为代表的,潜移默化式西方文化的侵蚀?我无法回答,我相信我们每个国人心中应该有杆称。
  创造“中国式”营销概念,更多是以美国为参照总结或提炼的一种思维模式。是美国式、英国式、德国式、日本式、韩国式营销理念在作祟,也可能是对美国为代表的,西发达资本主国家营销理论研究太深所至。这种认知本身就隐藏着偏颇,实战性缺失。
  按逻辑思维,“中国式营销”存在,“非中国式营销”也应该存在,如此,问题就来了。与“中国式营销”一样,“非中国式营销”又是什么呢?是美国式、英国式、德国式、日本式、韩国式营销?显然不成立,也不能让人接受。
  我坚决地认为,根本就没有“中国式营销”,也没有美国式、英国式、德国式、日本式、韩国式等非中国式营销,只有“本土式或本土化营销”。
  “中国式营销”同美国式、英国式、德国式、日本式、韩国式营销一样一定等于本土式或本土化营销,但本土式或本土化营销不一定等于中国式营销。中国饮料帝国的娃哈哈集团,几乎是一个怪胎和异类,是许多专家学者极想研究又无法研究的现象。按常规思维,它一年研发那么多的单品又消失那么多,且在一线市场占用率很低的品牌,如此折腾不死也奄奄一息了,可是事实娃哈哈活得很好,很彪悍。 另一个牛X的品牌红牛,这一来自泰国的品牌,近2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功能饲料的老大,且地位无人可撼动。
  那么,我们能授予他们“中国式营销”或“美国式营销”或“泰国式营销”的称谓吗?我相信,没有人有此胆量,尤其是学院派的营销专家学者们。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和优化理论,营销也是一样。分析和研究中国的营销,我们必须坚定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我们可以天马行空地创概念,但我们一定不能忘了我们所处的最真实的营销环境,即大家所熟知的国情。当然,我们也有像发达国家一样的样板市场,北、上、深、广,尤其是深圳上海这些一线发达城市,无论是文化、文明程度,还是营销深度都能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肩。而且我们一个省的人口可以胜过欧州几个国,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几个发达的城市就自诩是发达国家了。
  营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是一个共性和个性特别分明的专业领域。实践重于理论,执行重于设想。缺少足够的实战,写写书呐喊还可以,要是真以此为真经植入企业,那伤害和损失将无法估量,尤其是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用最适合的执行方法营销才是王道,太多专家学者的呐喊均是有道理的废话。听听就好,一旦当真,就会糗大了!
  如此,我们更不能说“中国式营销”,也谈不上“中国式营销是否失效”,因为“中国式营销”根本就不存在。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经销商,从售后市场走向售前市场!
阅读下文 >> 【呆子谈营销】:闲话“互联网思维”以及“伪颠覆创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school/show.php?itemid=2435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商学院